
比賽現場。
“孩子情緒‘暗語’怎么懂?“手機成癮該禁還是導?”9月12日,“我惠好好的”——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宣講大賽決賽,在惠州天安數碼城落下帷幕。來自學校、醫院等領域的選手,圍繞青少年情緒管理、親子溝通、網絡成癮等熱點難題展開授課比拼,不僅現場給出“硬核解法”,更將通過600余場公益宣講,把實用心理知識送進校園與村(社區)。
本次大賽由團市委、市教育局、市衛健局、市第二人民醫院聯合主辦,惠州市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惠州閱童心理咨詢有限公司承辦,是惠州落實2025年民生實事“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之一,自7月啟動以來便收獲社會廣泛關注。
雙賽道直擊痛點,實用妙招破解成長難題
不同于傳統宣講活動,本次大賽創新設立家長課堂組與青少年課堂組雙賽道,讓心理科普更精準對接需求。決賽現場,每位選手圍繞特定主題展開8分鐘授課,用真實案例與專業理論,將“抽象心理問題”轉化為“可操作解決方案”。
選手盧淑妮以青少年日常場景切入,提出“觀察信號-傾聽密碼-成長回應”三步法,教家長讀懂孩子情緒“暗語”;面對棘手的手機成癮問題,選手張安妮借助“自我決定理論”,給出科學脫“癮”建議;嚴穎選手則分享“3秒肯定法”“行動小步驟”等技巧,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這些既扎實又實用的內容,引發現場大眾評審團強烈共鳴。
團市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雙賽道設計旨在實現“家校共育”融合:家長課堂組聚焦情緒溝通、手機成癮應對等家庭難題,青少年課堂組側重自信培養、壓力管理等成長需求,讓家長與孩子同步獲得心理支持與方法指導。
以賽促交流,專業力量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升級
“選手們的授課太貼合青少年實際了,互動設計也很有趣,給我的心理教學工作帶來很多啟發。”參賽選手、惠陽區新圩第二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楊依萍坦言,此次大賽不僅是競技平臺,更是心理健康宣教工作的“交流窗口”。
作為評委之一,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心理教師、清華大學心理學博士、惠州市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專家顧問陳斌,對參賽選手的專業素養與創新能力給予高度評價:“從學校教師到醫療工作者,再到心理健康服務從業者,大家都帶著對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思考而來,展現出很多新穎思路。這場比賽必將帶動惠州整體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據悉,決賽采用“專業評委+大眾評審”雙維度評分機制,最終在家長課堂組與青少年課堂組分別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16名。
優秀課程“下沉”基層,600+公益課惠及萬千家庭
大賽落幕不是終點,而是心理健康公益服務的新起點。團市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所有獲獎選手將納入“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宣講團”,接下來將深入全市中小學、村(社區)開展600余場公益宣講,把決賽中的優秀課程內容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暖心服務。
“我們希望通過‘比賽+服務’的模式,搭建專業力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橋梁。”該負責人表示。
此次大賽是團市委、市教育局、市衛健局落實惠州市2025年十件民生實事、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此次大賽不僅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更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為惠州青少年健康成長筑牢“心理防護網”。
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鄒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