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師引導老人進行康復訓練。
老人們在仲愷高新區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排練節目。
老人領到社工送來的免費午餐很開心。
“十三五”期間投入74.84萬元,為約1.5萬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銀齡意外傷害保險;獲得“廣東省五星級養老機構”“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榮譽稱號……這是近年來,仲愷高新區不斷提升養老保障水平,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的一個側面寫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近期印發了《仲愷高新區老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未來將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通過加強老年醫療衛生保健等“五大主要任務”和加強組織領導等“四項保障措施”,增強作為大灣區養老后花園的吸引力。
構建起三級養老服務體系
今年9月下旬,一場“愛在桑榆,悅享耆采”國慶重陽文藝匯演在仲愷高新區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民族舞蹈、樂器演奏、詩歌朗誦、三句半、旗袍秀……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陣,讓中心的老人們喜笑顏開。
擁有“廣東省五星級養老機構”榮譽的仲愷高新區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是一家集扶孤助殘、頤養、護理、康復、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公建民營社會福利綜合服務機構。中心占地3.8萬平方米,投資1.29億元,配備有醫務室、康復室、心理咨詢室、視聽室、親情網絡室、閱覽室、棋牌室、書畫室等設施,可提供400張養老床位。
這是仲愷高新區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布局機構養老、不斷推進長者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樣本。目前,該區已基本構建起“區長者安養中心——鄉鎮(街道)長者照護之家——村(社區)長者服務站”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包括仲愷社會福利中心、瀝林鎮長者照護之家,以及東江、御湖、斜下、英光、迭石龍、潼僑、赤崗、廣和等8個村(社區)長者服務站。
對照我市確立的“居家養老90%、社區養老7%、機構養老3%”的養老服務體系目標,仲愷高新區仍任重道遠。為此《規劃》提出,未來繼續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落實鄉鎮(街道)長者照護之家以及村(社區)長者服務站兩級社區養老服務網建設,并整合衛生醫療、社會力量等各類為老服務資源,結合城區和農村的養老實際需求,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模式。
為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關”,仲愷將以政府主導、專業支持、家庭參與為基本原則,有序探索建設家庭養老床位,將專業的養老服務延伸到老年人床邊。
貫徹落實老年優待政策
“這里飯菜搭配營養科學,也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日前的一個中午,家住惠環街道古塘坳社區的曾老太太約上幾位老鄰居,到附近的長者食堂配餐點領餐。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居民“家門口”,很好地解決了老年人尤其是失能、獨居老人的“難做飯、吃飯難”問題。這是仲愷高新區社會事務局聯合該區雨花公益互助會開展長者大助餐工作的一個鏡頭。目前,該區已在陳江、惠環等地設立了11個長者食堂配餐點,免費為60歲以上的長者配送午餐,可謂“溫暖腸胃又暖心”。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貫徹落實老年優待政策,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未來將聚焦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加強老年醫療衛生保健、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宜居城市、促進大灣區養老后花園的建設等“五大主要任務”,并做好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建立監督檢查評估機制等“四項保障措施”。
根據《規劃》,“十四五”時期,仲愷高新區積極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滿足戶籍老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同時,讓隨遷外來老人可以在本地安心養老。將從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老年人社會救助水平、老年人優待政策等方面,不斷健全養老保障體系。
根據《規劃》,未來該區計劃構建基本養老保險、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探索建立充實農轉居人員養老保險基金機制,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體退休人員的社會均等化服務管理體系;擴大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健全完善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服務管理機制;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為困難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等商業保險的救助模式。
在具體保障措施方面,仲愷高新區將在政策層面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戶籍差異,使流動老人和本地老人享受均等化的老年福利。同時,探索建立社會保險性質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促進長期護理險異地使用,降低失能或半失能的流動老人在異地養老的成本。
推動老年友好環境建設
“在這里,我們可以一起喝茶看報、下棋打牌,大家的日子過得舒心。”今年9月,陳江街道御湖社區老年友好睦鄰中心正式開放后,黃阿姨的晚年生活有了新去處,開心的笑容在言語間展露出來。
這間集日間照料、便民服務、健康咨詢、健康管理于一體的老年友好睦鄰中心,是御湖社區不斷擦亮“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金字招牌的重要舉措。自從2021年獲得此項榮譽,該社區以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為己任,制定“六必訪”制度,建立“移動辦公室”,每月相對固定時間為老年居民舉行義診義剪活動;組建老年志愿者團隊,組建歌唱、廣場舞等興趣團隊,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加快老年活動場所和便利化設施建設,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要按照相應國家標準和規范,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同時,加快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和適老化家居改造,加快樓宇、公園、道路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制定居家適老化改造引導政策,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給予資助;鼓勵開發建設老年宜居住宅社區,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空間,開辟老年人運動健身娛樂場所,以營造良好的鄰里互助氛圍推動老年友好環境建設。
文/圖 記者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惠仲宣
五大主要任務
●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加強老年醫療衛生保健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建設老年友好宜居城市
●促進大灣區養老后花園的建設
四項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
●建立監督檢查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