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化名)是一名聽力殘疾兒童,在我市殘聯救助政策的幫扶下,家庭經濟困難的小珊植入了人工耳蝸,通過3年多的免費康復訓練,可以與人自然交流。過去5年,我市共有121名像小珊一樣的兒童得到救助政策幫扶,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今年3月至4月,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我市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情況進行調研。近年來,我市加強政策引領,多措并舉統籌推進,各類康復救助制度持續落地見效,兒童聽障殘疾預防工作有效開展,全市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殘疾人“兩項補貼”實現全覆蓋,全市聽障兒童基本實現“應救盡救”。
現狀
我市聽障兒童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救助和康復訓練
“我市積極開展兒童聽障殘疾預防工作。”市殘聯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加強殘疾預防宣傳教育,結合“殘疾預防日”“愛耳日”等宣傳節點大力宣傳殘疾預防政策和知識;將新生兒聽力篩查列入免費出生缺陷綜合防控項目;為全市助產機構出生的新生兒,實施出生聽障缺陷綜合防控。目前,全市有新生兒聽力篩查機構85家,5年來,累計為33萬余名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確診新生兒聽力障礙221例。
與此同時,我市逐步提高聽障兒童康復服務質量,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廣東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的通知》,在省救助的基礎上,將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標準由0至6歲提高到0至8歲,在我市公辦康復服務定點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聽障兒童所有費用全免,在我市民辦康復服務定點機構接受全日制康復訓練的聽障兒童每月最高可獲得2800元(0~6歲)或800元(7~8歲)的康復救助。在各級殘聯大力推進殘障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保障下,我市聽障兒童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救助和康復訓練。2018~2022年,共計為391名聽障兒童免費提供助聽器評估和適配服務;為121名符合救助條件的聽障兒童提供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救助;全市4家聽障康復機構共計出訓聽障兒童251人,其中163人入讀普通幼兒園,21人入讀普通小學,正常入園入學率達到73%,康復效果明顯;積極開展7~17歲大齡殘疾兒童支持性服務項目,每年為7~17歲的聽障兒童提供不少于6次的家庭康復指導、心理疏導等支持性服務。
我市對聽障兒童社會保障力度也持續加大。市殘聯、民政、教育、衛健、醫保等部門之間加強溝通聯系,為聽障兒童解決實際困難。民政部門配合做好聽障兒童“兩項補貼”的申領發放,截至今年3月,聽障兒童領取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的有127人、領取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有438人。
計劃
研究制定0~8歲兒童殘疾篩查康復信息共享制度
“我市將探索提高聽障兒童康復救助保障水平。”該負責人說,我市將借鑒兄弟市的經驗做法,適當提高聽障兒童耳蝸植入的基本醫保待遇標準,并適當提高聽障兒童完成耳蝸手術的補助金額。
同時,通過實行政府負責制、制定康復救助計劃、打通康復教師和康復治療師職稱晉升通道、支持特殊學校(幼兒園)開展聽障兒童康復服務、建立健全融合教育機制等舉措,打造惠州“全鏈條”康復救助體系。我市將研究制定0~8歲兒童殘疾篩查康復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等方面,不斷提升兒童致殘性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能力,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研究制定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標準和年齡范圍的財政政策,積極保障聽障兒童救助補助經費。
提高兒童康復服務機構建設水平方面,我市將持續開展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規范化建設,提高環境設施、師資隊伍、服務能力等全面建設水平。推進惠城區和龍門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提高公辦康復機構收訓能力,探索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康復機構扶持共營政策,提高全市民辦康復機構服務水平。博羅、龍門、大亞灣、仲愷等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建設聽障兒童康復機構或開設聽障兒童康復項目。進一步細化康復機構管理措施,制定公辦機構兒童入訓細則,發揮公辦機構兜底保障困難人群的公益作用。完善民辦機構準入機制,引導我市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有序發展,不斷提高聽障兒童康復服務水平。
建議
提高財政救助補助標準、醫保報銷比例
調研期間,調研組深入市殘聯、市衛健局、市醫保局、惠城區、龍門縣實地調研了解情況,并前往兄弟市學習考察先進做法,召開了6場座談會,充分聽取有關單位負責人、人大代表、醫療專家、家長、教師、康復機構代表意見,深入分析探討當前我市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調研組指出,我市聽障兒童康復救助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突破,但與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相比,與兄弟城市的先進做法相比,仍存在不足或不完善之處,比如各級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作用發揮不夠,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殘疾人權益保障長效機制有待完善,各級殘聯群團組織優勢發揮不夠充分等。
調研組建議,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借鑒兄弟市的先進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提高財政救助補助標準、醫保報銷比例,實現補貼標準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增長。推進聽障兒童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障、臨時救助等制度有效銜接,適當提高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基本醫保待遇標準。同時,提升兒童康復機構服務能力,持續開展兒童康復服務定點機構規范化建設,提高環境設施、師資待遇、服務能力等全面建設水平。健全落實定期檢查、綜合評估機制,指導定點康復機構規范內部管理、改善服務質量、加強風險防控,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和安全責任事故,確保殘疾兒童人身安全。
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