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財春。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惠陽區鎮隆鎮中心小學志愿服務隊護學志愿服務負責人張財春,2019年6月加入鎮隆志愿者大家庭后,個人志愿服務時長累計1500多個小時,帶動志愿者參與的志愿者服務時長超過1萬小時,榮獲2023年第一季度“惠州好人”稱號。
張財春和丈夫是新客家人,10多年前從茂名來到鎮隆做生意。“我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她說,直到2019年,通過隔壁檔口老板介紹,她加入鎮隆志愿服務隊伍,并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一次偶然機會,她成為孩子學校家委會負責人,并了解到校門口護學崗的事情。
每天上下學,鎮隆鎮中心小學門口對面的七博橋,總能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頭戴黃色鴨舌帽,身穿黃色馬甲,風雨無阻地開展護學助學志愿行動。這就是鎮隆社區志愿者護學小組,為學生、家長和居民筑起一道暖心的交通安全屏障。
作為鎮隆鎮中心小學志愿服務隊護學志愿服務負責人,張財春每天上下學堅守在校門口,風雨無阻地開展護學助學志愿行動,協助增援指揮疏導交通,站好暖心“護學崗”,守護平安“求學路”。
“她的組織能力很強,這支隊伍很專業。”鎮隆鎮中心小學副校長賴小靜這樣評價張財春和護學隊伍。在張財春的努力下,這支護學志愿隊伍從最初只有幾個人參與到十幾人參與,再到現在近百人參與,不斷壯大。
張財春說,起初,大家手勢不規范,在鎮隆社區三社聯動服務站(惠民社工)、鎮隆交警中隊的組織下,她帶領志愿者參加了隊伍隊列、交通指揮手勢和路面實操指揮等培訓。護學小組還與交警中隊加強溝通聯系,建立聯系信息群,遇到交通繁忙、警力不足的情況時互通信息,共同派員投入到各路口增援指揮疏導交通,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為學校師生和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2019年至今,她先后組織并參與了百姓歡樂舞臺志愿服務、文明勸導、環境衛生治理、探望低保戶等志愿者公益活動。張財春還帶頭捐款,為低保戶購買米、油等,還鏈接公益組織資源幫助低保戶家庭。
社區護學,構筑交通安全屏障;投身公益,凝聚美好向善力量。張財春說,自己是經人介紹加入志愿者隊伍的,自己也成了很多志愿者的引路人。看著活動中每個志愿者濕透的背脊卻仍帶著幸福的笑容,這就是對她最好的鼓勵、最大的前行力量。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通訊員張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