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化名)是一名聽力殘疾兒童,在我市殘聯救助政策的幫扶下,家庭經濟困難的小珊植入了人工耳蝸,通過3年多的免費康復訓練,可以與人正常交流。
小珊是惠州不斷加強和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的縮影。為持續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近年來,惠州結合本市實際,在省級救助基礎上進行提標擴面,著力保障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努力實現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使殘疾兒童家庭擁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州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包括0~8歲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康復訓練救助、0~8歲聾兒人工耳蝸術后救助、0~17歲殘疾兒童基本型輔具適配補助、7~17歲殘疾兒童適應性訓練和支持性服務補助(經費補助到項目經辦機構)。
其中,在0~8歲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康復訓練救助方面,惠州籍全日制康復訓練(1年10個月計,下同),在公益一類機構康復訓練,0~6歲殘疾兒童可獲1200元/人·月救助;在民辦或公益二、三類機構康復訓練,0~6歲殘疾兒童可獲2800元/人·月救助,7~8歲殘疾兒童可獲800元/人·月救助。非全日制康復訓練(1年10個月計),在公益一類機構康復訓練,0~6歲殘疾兒童可獲600元/人·月救助;在民辦或公益二、三類機構,0~6歲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可獲1000元/人·月救助,7~8歲殘疾兒童可獲600元/人·月康復救助。0~6歲廣東省內外市戶籍在惠州殘聯定點機構全日制康復訓練,也可享受康復救助,其中在公益一類機構可獲救助1200元/人·月,在民辦或公益二、三類機構康復可獲2000元/人·月。在公益一類康復機構康復訓練的,救助經費直接撥付到公益一類康復機構,在訓兒童免費接受康復訓練;在民辦或公益二、三類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滿足條件的殘疾兒童可向當地殘聯部門提出申請,經核實訓練檔案資料后,由殘聯部門撥付救助經費到殘疾兒童(或監護人)賬戶。
在0~8歲聾兒人工耳蝸術后救助方面,惠州籍0~6歲聾兒人工耳蝸術后最高可獲30000元/人的一次性救助,7~8歲聾兒人工耳蝸術后最高可獲15000元/人一次性救助(救助上限不超過個人自費部分)。
0~17歲殘疾兒童基本型輔具適配補助方面,惠州籍、經具備醫療診斷資質專業機構診斷有殘疾的0~17歲殘疾兒童或持證殘疾兒童可獲200~3000元/人補助。
在7~17歲殘疾兒童適應性訓練和支持性服務補助方面,惠州籍7~17歲殘疾兒童可向戶籍地縣(區)殘聯申請,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經縣(區)殘聯審核后,轉介到項目經辦機構進行適應性訓練和支持性服務(工作經費按1000元/人·年補助到項目經辦機構)。
凡是具有我市戶籍并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腦癱)、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持具備醫療診斷資質的專業機構診斷證明或殘疾人證,均可向戶籍所在地縣(區)殘聯申請康復救助或補助。
據統計,去年惠州殘聯為1558名在訓0~8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和救助服務;投入各級財政資金192萬元,為34名0~8歲聽力障礙兒童開展人工耳蝸手術術后專項救助,其中28名殘疾兒童接受救助后實現個人零自費;為25932名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康復服務率100%;為4013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輔具適配率達100%,殘疾人康復條件明顯改善。
記者駱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