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惠州殯葬服務免費項目及標準,進一步促進惠州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和均等化。
殯葬服務作為民生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我市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管理機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秉持普惠均等、方便可及的原則,不斷完善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力推進移風易俗,打造公開透明、服務優質、便民高效的殯葬服務,從基本服務到生態安葬,從戶籍居民到外來群體,政策覆蓋面廣、保障力度大,真正實現“逝有所安、民有所惠”。
明確八項殯葬服務免費項目及標準
用制度保障群眾“身后事”,是推動殯葬工作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舉措。《通知》明確了惠州殯葬服務免費項目及標準,其中免費項目共計8項:遺體接運(普通殯葬專用車,城區內)、遺體包裹、遺體消毒、遺體存放(冷藏防腐3天以內)、告別廳租用(面積不小于20平方米)、骨灰盒(盅)(標準型)、遺體火化費(普通火化爐,含骨灰清理、包裝)、骨灰寄存費(10年以內)或生態葬(海葬、樹葬)。
上述服務項目由惠州市各殯儀館免費提供,財政按照不高于1780元/具據實補貼。在上述服務范圍內(不限項目種類)的辦喪費用合計低于1780元的,財政按照實際消費金額予以補貼;在上述服務范圍內(不限項目種類)的辦喪費用合計超出1780元的,財政按照1780元予以補貼。報銷方式明確,本市戶籍居民在異地火化的,報銷受理機構明確為:屬地有殯儀館的,到殯儀館辦理;屬地沒有殯儀館的,到屬地民政部門辦理。
《通知》要求,各殯儀館的服務憑證要直觀呈現群眾實質享受殯葬基本服務免費的項目,讓喪屬清楚其享受殯葬基本服務的具體項目及費用標準。基于基本服務供給均等化的原則,各縣(區)要統一按照不高于1780元/具標準據實報銷。非惠州市戶籍人員按照逝者生前常住地確認所屬縣(區),無法確認常住地的按照死亡地確認所屬縣(區)。各縣(區)應將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用足額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惠民殯葬服務不分戶籍
事實上,從2018年起,惠州已經實行殯葬8項基本服務免費政策。“群眾到我市各殯儀館辦喪,以上8項基本服務都是免費的,不分戶籍,人人平等。”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與社會事務科負責人介紹,此次《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基本服務費用管理,同時將生態葬(樹葬、海葬)納入免費項目。
市民政局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累計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約2.17億元,惠及12.18萬人,共有2667例群眾免費辦喪。其中,對低保戶、困難戶、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殯葬費用實施全免。2024年以來,惠州市殯儀館為184名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服務。
此外,我市進一步推進惠民殯葬服務,2024年11月份以來,全市殯儀館共取消收費項目146項,下調殯葬用品價格192項(下調幅度最高達70%),下架群眾需求少且性價比不高的喪葬用品品類4個,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2025年1至5月全市殯葬服務平均價格2766元/例,比去年同期的3560元/例下降22.3%,有效減輕了群眾治喪負擔,實現了基本殯葬服務普惠性和均等化。
殯葬服務,與民生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市加大了殯儀館升級改造力度,如市殯儀館全面優化館容館貌,館區主干道及重點場所設置清晰指引牌,加強了館區綠化,改造了喪屬休息等候區等,給群眾辦喪提供干凈舒適的環境;建立“親情服務隊”,在業務區設立“黨員先鋒崗”,成立殯儀社工+心理咨詢服務小組,開設心理舒緩室,免費為辦喪群眾提供心理咨詢和情緒疏導工作;設立“愛心服務窗口”,對一些特殊群體進行關心和照顧,讓殯儀服務更具人文關懷;配備殯儀服務專員主動服務,全程陪同喪戶辦喪;搭建了24小時“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殯儀服務咨詢和辦理服務,家屬只需打一個電話,全部后事均可交由市殯儀館辦理,讓家屬省時、省心、省力,辦好逝者的“身后事”。
一項項便利暖心的服務措施,切切實實讓群眾感到貼心。2024年10月以來,全市4個殯儀館對15000多單群眾辦喪業務進行服務質量滿意度回訪,滿意度達到99.6%。
記者馬海菊 通訊員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