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已建停放充電位14萬個,累計解決42萬輛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問題。記者張藝明 攝
7月10日傍晚,家住市區橋東的朱女士像往常一樣將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卸下帶回家充電,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向其宣傳新修訂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不得攜帶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進入電梯轎廂。朱女士在工作人員引導下,來到由街道、社區共建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點進行充電。
7月1日起,廣東新修訂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門廳、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條件的室內場所停放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及其電池充電;禁止攜帶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及其電池進入電梯轎廂。
早在2020年,惠州布局構建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防火網,為新規實施后的工作銜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惠州通過多種方式累計建設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位14萬個,累計解決42萬輛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問題。
室內電動車火災同比下降44%
此次《實施辦法》明確,攜帶電動車及電池進入室內充電和進入電梯轎廂的行為,在被責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單位將被處1000元至5000元罰款,個人將被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之所以新規要求嚴格,是因為電動車及其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數量不斷上升,極易造成人員傷亡。”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綜合指導科科長朱國喜告訴記者,2020年至今全市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57起,電動自行車火災高發態勢明顯,其中有44起存在進樓入戶等違規停放充電問題。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動自行車電池主要有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種。鉛酸電池不易發生起火爆炸事故,但缺點是體積大、容量小。鋰電池雖輕便,但受到擠壓、穿刺、高溫后容易發生爆炸起火。現在大多數電動自行車產品車身材料基本不具備防火阻燃條件,一旦發生短路等電氣故障,即會出現明火,隨即全車起火燃燒。
2020年,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在惠城區開始探索推廣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建設、設置簡易噴淋等措施,聚力攻堅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整治。據統計,經過全力整治,2021年惠城區發生室內電動自行車火災共25起,同比下降44%,取得顯著效果。
博羅惠東龍門將開建停放充電點
在橋東街道東湖花園一區,配備了約1000平方米的大型電動自行車停車場,并加裝了智能充電設備和消防噴淋系統,業主們贊不絕口。“環境好,也很方便,最重要的是安全。”居民劉先生說。“我們還在小區樓房電梯內加裝了阻車攝像頭,一旦電動車推進到電梯內,電梯就關不了門。”東湖花園一區管理處主任周江介紹,阻車攝像頭杜絕了電動車上樓充電的現象。
城市居民區適合建設相對大型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點,在老舊小區、城中村,一棟樓僅有幾戶人家需要給電動自行車充電又該怎么辦呢?在橋東街道東平村,零散式充電裝置受到村民們的歡迎。“村民們報建充電插口后,我們就購買并安裝相應數量的設備,每個充電插口還有100元補貼,算下來村民們幾乎不用自己額外掏腰包了。”東平村村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東平村給首批77棟樓安裝了零散式充電裝置,今年1月啟動第二批后,預報名數達到96棟,很受村民歡迎。
不僅在居民區,隨著我市農貿市場實施綜合治理升級改造,部分農貿市場也配置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點。“這里既能方便來市場買菜的群眾停車充電,也能讓租戶安心做生意,不用把電動車電池拿進檔口充電。”文嶺新街市運營方為政府新措施點贊。
朱國喜告訴記者,電動車集中停放充電點配備有智能充電設施,當車輛充滿電后,設施會自動斷電,防止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過載引發火災。同時,各電動車停放充電點還按消防要求配裝了滅火裝置,各個電動車停放充電點還裝有視頻監控設備,對火災原因調查和事故責任認定都能起到關鍵作用。
為加大宣傳力度,惠州已召開全市物業服務企業消防法實施辦法宣貫會。接下來,市消防救援支隊將聯合各縣(區),加大宣傳力度,并持續加強對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的執法監管,對違規停放充電的電動自行車進行夜間集中清查。
另外,今年市人大向博羅、惠東、龍門三個縣(區)撥付150萬元提案辦理資金,惠城區政府投入200萬元財政資金,繼續推動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點建設,爭取年底前基本解決全市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難的問題。
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