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一處老舊小區安裝照明燈。
期湖塘社區召開“惠鄰管家”座談會。
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惠城區江北街道期湖塘社區和盛閣小區幾位新當選的“惠鄰管家”與社區居委會共同籌備,給這個老舊小區帶來了一場鄰里共敘的中秋活動,進一步營造了“鄰里有愛”的氛圍,讓小區居民充分感受到傳統節日的喜樂祥和。
老舊小區治理是城市基層治理中的一個難題。江北街道共有32個老舊小區,如何優化治理模式,推動老舊小區治理破題?江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拓展深化“黨員回家、服務萬家”工程,延伸社區黨組織觸角,今年7月起在部分老舊小區試點推行“惠鄰管家”,以服務“小切口”增添老舊小區治理新活力。目前,該街道已在9個試點小區推選出15名“惠鄰管家”,參與調解糾紛和辦理實事70余件。
“線上+線下”賦能“惠鄰管家”
江北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由社區居委會推選群眾基礎好、熱愛公益事業的黨員和群眾擔任“惠鄰管家”,參與到社區治理工作中,助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在建立機制方面,江北街道通過設置走訪服務周期、張貼“惠鄰管家”公示牌,因地制宜搭建協商議事平臺,“線上+線下”賦能“惠鄰管家”掌握小區情況、調解矛盾糾紛、辦理民生實事,引導居民參與小區治理。
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市、區兩級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資金和政策支持,鏈接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志愿團隊認領小區民生實事,推動本級力量、共建單位、“一居一警”和廣大黨員向老舊小區傾斜,多舉措為“惠鄰管家”站臺助力,做其堅強后盾,提升公信力和引領力。
前不久,惠新社區農信宿舍一戶居民因戶口本地址和公安機關底冊地址不一致,導致其小孩不能就近上學。小區“惠鄰管家”獲悉后及時反映,協助民警和社區人員上門了解情況,促成了問題的解決。新城社區田家炳學校宿舍、東江高級中學教師宿舍等2個老舊小區的居民夜間出行極為不便,“惠鄰管家”主動出擊,借力社區共建單位資源為小區安裝了路燈。
云山社區東江工業區宿舍的“惠鄰管家”是遠近聞名的熱心腸,一襲紅馬甲,一顆火熱心,成為服務鄰里的“勤務員”;江城社區麗景花園小區的“惠鄰管家”團隊化身小區“監督員”“巡查員”,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小修小補”服務……
江北街道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讓“惠鄰管家”有平臺、能作為、立威信。“惠鄰管家”則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圍繞小區改造、隱患整治和鄰里守望等居民關切的問題,發動居民參與、爭取居民支持,并主動當好橋梁紐帶,積極反映居民訴求,推動解決和改善民生訴求,為居民做好事、辦實事。
承擔小區自管任務,積極對接居民需求
在推動基層治理工作中,江北街道傳承弘揚鄰里文化,努力打造有溫度的“熟人社會”,讓“陌鄰”變“友鄰”,以“友鄰”促“惠鄰”。“惠鄰管家”發揮“帶頭人”作用,圍繞車輛亂停亂放、雜物亂堆亂扔、飛線私接亂搭等問題,組織居民“拉家常、謀共識、解難題”。
惠橋社區老爹嶺小區的“惠鄰管家”團隊,承擔小區自管任務,主動維護和更換破損的消防管道,消除安全隱患,獲得居民點贊。“惠鄰管家”還積極對接居民需求并反饋到社區,并協助社區開展傳統節日、凈美家園、關愛“一老一小”等活動,創造條件讓居民走出家門認識彼此,增進鄰里交流。此外,推動文化惠民活動進老舊小區,發揮文化凝聚人心、淳化民風的作用,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引導他們積極融入基層治理,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據悉,江北街道共有32個老舊小區,約2800戶住戶,常住人口約7000人,目前已推動其中8個小區建立自管機制或引入物業服務,在9個試點小區推選15名“惠鄰管家”,參與調解糾紛和辦理實事70余件。江北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鞏固提升“惠鄰管家”服務效能,在試點工作基礎上,逐步在更多老舊小區推進該項工作,促成惠及更多的鄰里鄉親,用鄰里溫情找準小區治理“最大公約數”,不斷激活基層治理“鄰聚力”。
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楊小武 彭玉坤 丘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