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石益行
惠城區產業園區內機械轟鳴,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
金山新城內,粵港澳大灣區產城人文融合新地標——天安數碼城施工正酣,招引并舉;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內,信利康樂創城·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建設加速,與金山新城樂創匯·5G智慧園一體打造具有“供應鏈+5G”特色的雙百億生態總部;高盛智谷·惠城項目入駐后,招徠優質企業28家,其中近半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1至2月,一頁頁數據“捷報”彰顯了惠城區加速發展的勁頭:規上工業總產值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57.8%和30.6%,固投分別增長76.5%和41.6%,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6倍和5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32.4%和5.6%,這些指標增幅都比年初預期高了不少。
如何讓發展從“開門紅”變成“全年紅”?在惠城區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市委賦予中心區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定位要求?;莩菂^委八屆十次全會提出,城市首位度指的是一個城市中的“長子擔當”和首善之區,是帶動周邊發展的發動機?;莩菂^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效不更方推進“3+2”系統工程,推出“1+10+N”系統工作方案,實施“鑄魂惠城、行走惠城、創新惠城”三大行動,全身心融入“雙區”發展大局,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
“言必稱產業、行必抓項目”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惠城區提出要“言必稱產業、行必抓項目”,不斷壯大綜合經濟實力。
以平臺融入“雙區”,以產業集聚效益,以項目支撐發展?;莩菂^加強與“雙區”產業對接,在“雙區”產業布局中找定位,高水平建設金山新城、惠州灣產業新城、東江灣產業園和國際生物健康谷四大產業平臺。
平臺的帶動效應不容小覷。金山新城內,有30年科創園區運營經驗的天安數碼城集團,正大刀闊斧推進惠州園區建設,磁吸不少灣區名企提前預訂惠州發展席位,比如國內領先的擁有AI算法芯片化能力的數字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云天礪飛、擁有全球領先的自主駕駛導航技術的一清創新,以及以出色研發能力成為行業新標桿的東莞海達國際等。
資本、人才、技術的流向從來都是“用腳投票”的,總是往能夠提供更加優越公共服務的行政區域涌入。
今年初,來自深圳的醫藥強企盯上了惠城這個發展洼地。華潤置地與中城新產業集團聯合華南生物醫學材料(深圳)有限公司,將在惠城區落地建設華南生物健康科技(惠州)產業示范園。
“目前,我們已建立生物科學全流程加速公共服務平臺。惠城區正在緊密布局的大健康產業平臺與我們平臺運營的生物醫學園區的產業輻射需求高度契合?!比A南生物醫學材料(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文建說,項目建成后主要引進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幫助生物醫學企業更順暢地來到惠州、落地惠城,加速打造以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為核心的國家級生命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大灣區健康產業發展的示范園區。
華南生物健康科技(惠州)產業示范園只是惠城區第一季度12宗準入項目快馬加鞭趕建設的縮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惠城區引入12宗項目計劃總投資68.2億元,預計產值約92.2億元,“平臺帶動項目、項目拉動經濟”效果初顯。
面向“雙區”引項目謀全局
項目為王。今年,惠城區重點項目共82宗(在建62宗),1~3月完成投資23.19億元。如何圍繞提升城市首位度的總目標,放大項目拉動經濟效應?
提升城市首位度,首先必須要有強勁的經濟實力。惠城區堅持產業導向,把項目、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抓手,以“強平臺、抓項目、提質效”為經濟工作主軸,做大做強產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主軸帶動提高經濟實力。
謀全局,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入項目。惠城區聚焦城市特色,對全區的功能布局進行全面優化:加快9號、10號小區和望江片區改造,打開“中軸線”,沿江兩側延伸,市區一體推進西湖及府城遺址等周邊區域更新優化,利用留用地和閑置土地導入“雙創”中心和總部經濟,大力發展軟件和電競等新興行業。
從片區看,惠城區將江北片區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中央商務區,將金山新城片區、高鐵北站新城打造成城市副中心,形成都市產業集聚帶,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從產業設置看,惠城區正積極構建“3+3+X”產業體系:發展“商貿服務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業”+重點鞏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融入“雙區”抓運作?;莩菂^依托駐深招商聯絡處,面向“雙區”招項目,建立大數據精準招商平臺,完善土地資源庫、廠房資源庫、項目扶持政策庫,編制靶向招商地圖。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區黨政班子每月召開項目研判推進會,每季度到深圳召開招商推介會或項目對接會。以“項目建設論英雄”,對各鎮(街)項目建設進度開展“月排名、季考核”評比,賽出“惠城速度”。探索建立“鏈長制”,對主導產業實行“一條產業鏈、一位區領導、一個工作專班”的推進機制,強化項目落地要素保障,系統提升營商環境和服務效能。
“摘牌即動工”、推動提前介入缺項預審、加快審批事項模塊整合、實施容缺管理制、帶方案的延期標準地出讓制度……惠城區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先行卒”精神,不斷探索創新,助推項目早動工早投產早見效的舉措不勝枚舉,法治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企業的點評是最有力的肯定。在東江灣千億產業園區,“惠城速度”典型案例被成功演繹:去年,銀山科技LED光學膜片工業設計項目成功摘得掛牌項目用地并現場施工,成為市區首宗工業項目在土地摘牌當日即刻動工建設的樣板。
“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建廠到投產,這個成效與政府全鏈條的服務分不開。預計今年產值將達到6億元。”近日,惠城區舉行社會投資項目推進會,用百萬大獎獎勵高效企業,惠州市銀山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思國獲頒百萬項目建設進度獎,并現場表態公司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惠城區創新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項目進行全鏈條管理。推行項目聯絡專員制度,立足“惠城區項目庫全鏈條信息管理平臺”,對全區項目建設情況列出時間表和進度條,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項目“全面納管、圖表一體、智能督辦、監管閉環”,全鏈條推動已落戶項目建設。
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陳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