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州產業協同創新對接交流會現場。本版圖片 記者李松權 攝
企業工作人員現場咨詢。
昨日下午,由惠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承辦的“深惠合作 共贏灣區”深圳-惠州產業協同創新對接交流會在深圳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大城市約300家科技行業龍頭、知名企業參會,對接會共有72宗項目簽約落戶惠州,投資總額超860億元,涉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未來將對我市在不斷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催生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項目集聚
推出連片產業用地 承載新的產業項目
去年1月至今年3月,全市簽約項目347宗,投資總額7356億元。其中,來自深圳的項目111宗,占總宗數的32%,投資金額1070億元,占投資總額的14.5%。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簽約項目92宗,投資總額1332億元。其中,來自深圳的項目45宗,占總宗數的49%,投資金額341億元,占投資總額的25.6%。
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惠州簽約引進項目中,來自深圳的項目分布情況,無論是簽約宗數還是簽約金額,其所占比例都可用“舉足輕重”來形容。惠州與深圳山水相依、區位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因此吸引了眾多深圳企業密集搶灘惠州投資布局,形成“深圳研發、惠州轉化”的良性互補格局。
憑借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優質的營商環境,包括比亞迪、伯恩光學、創維集團、正威集團等眾多來自深圳的知名企業,都在惠州重點布局后實現高質量發展。比亞迪集團2007年就進駐惠州,目前在惠主要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和LED三大領域,累計投資總額170億元,2020年合計實現產值333億元。伯恩光學從深圳搬遷至惠州后,已增資擴產29次,累計投資超過380億港元,2020年產值已突破400億元。2020年11月,由正威集團投資150億元打造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產業園項目動工,該項目從洽談到動工不足半年,從動工到投產僅歷時5個月,打造了灣區速度的惠州樣本。
近年來,惠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雙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重大機遇。為更好地融入“雙區”建設,惠州正加速建設“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努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更高效的互聯互通。為更好地促進惠州產業發展,立足惠州資源稟賦,惠州還集中最優資源,聚力打造“3+7”產業園區,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據悉,近期“3+7”產業園區已推出連片產業用地12平方公里,重點用于承載新的產業項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深惠攜手舉辦這場對接交流會,既可全面展示惠州優質的投資環境,幫助企業全面了解惠州,又為企業提供奮勇前進、搶抓機遇、促進發展的平臺。
為促進深惠產業合作共贏,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與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決定聯合在惠州成立辦事處,并在對接交流會上舉行了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惠州辦事處揭牌儀式。辦事處的成立,無疑將在深惠企業間、政企間搭建起優質的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平臺,有利于加快惠州對接深圳優質資源,促進深惠兩地產業深度融合。
政企對接
企業投資熱情高漲 看好惠州發展前景
昨日下午,不少深圳企業負責人來到交流會現場了解咨詢到惠州投資的政策等情況。深圳視爵光旭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宗潮就是其中一位。他早早就來到現場,跟我市商務部門以及大亞灣區相關招商人員進行了對接交流。
郝宗潮告訴記者,他所在公司是一家集LED顯示屏、智慧照明產業研發、生產于一體的公司,目前在深圳寶安租了3萬多平方米的廠房。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場地限制越來越明顯。同時,員工在深圳生活成本加大也會造成一定人才流失的情況,給公司發展造成一定困擾。因此,企業有了在深圳周邊城市找一個新投資地點的計劃。
“公司上游供應商基本在惠州,落戶惠州對我們來說是最合適的。我們預計投資10億~15億元,建10萬平方米的廠房。”郝宗潮介紹,公司對深圳周邊城市進行了考察,發現惠州大亞灣區是合適的地方,不但離深圳近,可以節省很多搬遷成本,同時這里的電子信息產業鏈也較為完善,有成熟的政府服務體系,對公司后續發展有利。
“惠州環境好、空氣清新,而且交通配套、營商環境等都比較好,是未來高科技制造業企業發展的沃土。”郝宗潮說,公司已經有在惠州投資辦廠的計劃,目前已經跟大亞灣區有一定的接觸,希望能落戶在相關的科技產業園。
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推進,惠州全力支持、積極參與“雙區”建設,正迎來新時代飛速發展的黃金期,產業發展優勢吸引了大量企業的關注。
深圳東方龍大通信有限公司同樣有在惠州投資投產的計劃。該公司董事長周濤介紹,公司主要從事手機信號屏蔽器等5G通信設備的研發和制造,產線主要在深圳龍華、東莞大朗等地。目前受到場地限制、用工成本等因素影響,想轉移產業。“惠州政府部門非常熱情、高效地跟我們進行了對接溝通,堅定了我們在惠投資的意向。”
“惠州發展空間大、政策優惠,政府部門服務企業很高效、靈活,這對于我們企業發展來說很重要。”周濤介紹,惠州離深圳近,交通便利,而且電子信息產業優勢明顯,是該公司產業轉移的合適地方。公司準備把5G產業及上下游產業鏈條轉移到惠州,中意的區域在惠城區或者大亞灣區,預計投資額超過百億。接下來將積極和惠州政府部門進行對接,希望能早日簽約落地。
簽約企業
產業項目落戶快 政府服務效率高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名譽會長,創維集團創始人、控股股東,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宏生說,創維集團在惠州仲愷的首個項目于2009年落戶并達產,主要生產智能終端、手機、機頂盒等產品,為三星等大型電子企業提供上下游制造配套服務,可年產3000萬個智能終端產品,12年來,累計實現產值30多億元。
黃宏生介紹,創維集團另一個新項目今年也將簽約落戶惠州,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動工建設。項目規模、產值比創維首個在惠項目更大,未來將主要生產、研發“5G+8K”高端顯示技術、電子醫療等全新電子信息領域產品,達產后年產值將達到200億元。
“多年來,創維集團得到了惠州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集團對惠州的發展前景高度看好,因此在新的發展時期會加大投資,將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5G+8K’高端顯示技術、電子醫療等產業布局惠州發展。”在談到為何繼續選擇惠州時,黃宏生表示,深圳和惠州山水相連,親情相依,本來就密不可分,惠州是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非常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配套。隨著惠州交通、基建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投資發展環境將不斷優化。
有多個項目落戶惠州的深圳市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陳少青也有著同樣的感受。他介紹,信利康聚焦生產型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主要服務于5G產業,目前在惠州落戶2個產業項目,正在順利建設中。
“惠州的營商環境好、政府服務效率高,我們深有感觸。”陳少青告訴記者,信利康樂創匯5G智慧園簽約到動工只用了6個月時間,而以往一個大項目都需要1~2年時間。其中,為了加速項目落戶,政府部門提前梳理了摘牌、建設等報批手續,通過壓縮項目審查和審批時間,實現項目摘牌與動工無縫對接。“此外,政府還成立了工作專班,有針對性為項目落地解決各類難題。這種政企暢通的溝通機制,大大降低了企業辦事難度,提高了辦事效率,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惠州速度。”
對于未來發展,陳少青充滿信心。他認為惠州正在集中力量打造“2+1”現代產業體系,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綜合實力不斷上升,是企業家投資創業福地。
專訪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
加強深惠協同創新 整合產業鏈資源
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常務會長王理宗認為,深圳是一座國際化的創新型城市,惠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兩個城市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產業相融,現代化產業有巨大的互補性。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后發優勢。”王理宗認為,惠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面積大,人口少。近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果,“2+1”產業集群發展,特別是以數字產業為主的新型產業正在加速成型,以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為主體的營商環境日趨完善。
王理宗告訴記者,隨著“雙區驅動”建設推進,惠州從交通、產業、人文等方面深度探討深惠協同發展的新路徑,特別是產業的互補,形成“深圳研發、惠州轉化”的良性格局,惠州未來發展前景無限。
“未來城市的發展,需要一批有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的龍頭企業,需要有一群敢闖敢干,有擔當的企業家,需要有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需要相對完善的產業結構和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王理宗認為,這些要素是惠州未來高質量發展所必需的。
談及惠州未來如何和深圳協同發展,王理宗認為,兩地政府、企業需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整合產業鏈資源,實現各個環節的對接。
“深圳有世界性的創新技術,惠州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今后,兩地協同發展要努力向‘深圳研發、惠州制造’,‘深圳產業、惠州服務’,‘深圳總部、惠州基地’探索。”王理宗認為,惠州要以高科技制造業為發展基礎,帶動金融業、現代化服務業、貿易物流業的發展。惠州要利用好自己的資源,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承接深圳外溢的產業,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提高創新能力,解決城市同質化問題,實現城市的創新發展。
此外,王理宗認為,惠州自然環境優越,還要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大力發展文旅、康養服務產業,發展高科技農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吸引力、服務水平,不斷為企業筑投資高地,建創業福地。
統籌 記者劉煒煒
采寫 記者劉煒煒 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