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發揮消費對構建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基礎性作用,日前出臺的《惠州市促進商業消費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以下簡稱“《工作措施》”)提出實施鼓勵商貿企業做大做強、拓寬新型消費載體、發掘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優化商貿流通環境五個方面15條政策措施,涉及商業零售、夜間消費、外貿、新興消費、電商消費等多個領域和業態,既有穩住消費存量的措施,也有積極創造消費增量的條款,更有發展夜間經濟、直播消費等如今備受矚目的亮眼舉措,將為今后我市消費發展提供強大政策保障。
大力發展直播帶貨等新業態
《工作措施》提出,鼓勵商貿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商貿企業壯大經營規模,對我市商貿流通領域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限額以上企業年度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量分別排前5位的法人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支持制造業企業與電商企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支持制造業企業“上網通電”拓展銷售渠道,培育并發展壯大產銷一體化電商平臺。
拓寬新型消費載體。《工作措施》明確,發展農村電商,促進農民增收,充分激活和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同時實施消費扶貧,鼓勵優先采購貧困村農副產品,推動“互聯網+消費扶貧”,促進農副產品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開設進口商品“保稅+新零售”體驗店,積極探索業態豐富、品類齊全的進口商品“一店三態”新模式,推動新型“免稅經濟”業態落戶我市。
發掘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鼓勵我市行業協會和大型商貿企業積極參與省、市主辦的大型促消費活動,支持舉辦一年一度的購物節活動;推動夜間經濟發展。鼓勵“文、商、旅”進一步融合,以文旅項目帶動商業消費,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參與夜間經濟,打造特色夜市、美食街區、手信旗艦店,打造夜間消費網紅打卡地。
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加強企業品牌和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外貿轉內銷企業白名單,大力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質同標”工程,加快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提升產品品質;完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加快培育發展本地商貿物流企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積極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等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勢,將我市優質農產品推向粵港澳大灣區和國際市場。優化商貿流通環境。《工作措施》特別提出要建設核心商圈活化城市商圈,一是活化花邊嶺商圈,發展以服務高端生活配套為主的智慧商圈;二是提升江北商圈,重點發展高端零售、餐飲、酒店、寫字樓商業等高端服務業;三是打造南部新城商圈,配套服務金山新天地新中心發展。同時,加強消費宣傳工作,搭建促消費宣傳平臺傳遞消費資訊、推廣“惠州手信”、引導消費風尚,倡導健康積極、綠色環保的消費理念。
《工作措施》明確,將對企業、行業協會獎勵采取事后獎補的方法。
今年1~7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排名全省第4
今年以來,我市消費市場總體呈現穩步恢復、持續回暖的良好態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9.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4位。
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全力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將多層次、多領域挖掘消費潛力,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力推進線上線下相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鼓勵文商旅、文體娛融合發展,做好各行業促消費活動,利用中秋、國慶、元旦等節假日營造良好消費氛圍,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同時涵蓋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強東西協作,通過在市區意生廣場和大型商超設立專區專柜等搭建產銷平臺的方式,拓展我市結對幫扶的貴州省黔西南州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消費扶貧。
我市還將大力發展“夜經濟”,打造水東街步行街、演達大道港惠商圈、華貿天地商圈和金山湖商圈的消費場景,提高消費者購物的便利度,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形成可持續的新消費增長點。
記者劉煒煒 通訊員惠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