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戰略舉措。2020年4月,惠州成功獲批設立中國(惠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惠州綜試區”)。
市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加速推動我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做大跨境電商產業規模”列為2021年市政協重點調研課題之一,港澳臺僑外事委牽頭的專題調研組,深入一線調研,著力摸清家底、找準問題,同時克服疫情影響,通過函調等方式先后向深圳、東莞、杭州、寧波等跨境電商產業建設早、發展快、趨成熟的城市學習取經,并提出對策建議。
現狀
綜試區線下、線上平臺建設有序推進
2020年,我市制定了《中國(惠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創新舉措等。《實施方案》下發至今一年時間里,惠州綜試區建設取得較好成效。據統計,2021年1~7月我市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達27.28億元,已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全年任務(10億元),在全省同批次的7個綜試區中交易額排第一。跨境電商產業正成為惠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外貿出口增長的新動能,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線下平臺”建設有序推進。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于2020年8月14日正式啟動運營,率先打通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即B2C出口,海關監管代碼為“9610”)通道。該中心現有兩條9610出口查驗線,由深圳海關授權采用“九宮格”查驗方式,為我市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高效通關服務。據統計,我市1~7月9610出口1.64億元。
同時,B型保稅物流中心和跨境電商產業園規劃建設陸續啟動。一是仲愷B型保稅物流中心已完成選址和總體規劃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了投資建設主體。二是惠城B型保稅物流中心搭載跨境電商產業園規劃正積極推進,投資建設主體也已確定。三是依托惠陽清關中心的惠陽跨境電商產業園已作整體規劃并組織實施,目前正積極對接第三方運營方。
二是“線上平臺”建設有新進展。線上平臺以“一點接入、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匯總”為目標,積極推進集成在線通關、物流、退(免)稅、支付、融資、風控等多種功能的網絡服務平臺——惠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以下簡稱“跨境電商平臺”)。該平臺分期搭建,已于2020年11月完成平臺軟件基礎建設。目前正力爭接入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深圳分中心(以下簡稱“深圳分中心”),從而順利運營,實現政府部門、海關、銀行等監督服務部門之間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三是“保稅+新零售”模式效果良好。我市積極探索引入深圳e碼頭公司“保稅+新零售”跨境電商新業態模式,2020年10月1日華貿調色師店的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專柜試業,11月7日跨境電商綜試區“保稅+新零售”創新平臺啟動暨CW港惠體驗店開業。該業態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百貨業界的認可,產生良好效應。據統計,2021年1~7月全市“保稅+新零售”業務申報清單79239單,銷售額1690.1萬元。
四是產業扶持政策持續跟進。據統計,2020~2021年,上級財政合計安排1900萬元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我市跨境電商事項;同時,我市也設立了“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并允許按“大專項+任務清單”模式進行資金分配,對我市跨境電商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今年8月,市商務局起草的《惠州市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出臺,推出13項具體措施,對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建設、跨境電商經營主體培育、跨境電商產業聚集發展、跨境電商供應鏈產業配套發展、跨境電商人才培育與合作交流等5個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五是政策宣講和業務培訓漸次鋪開。為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我市先后組織舉辦跨境電商政策宣講會、跨境電商業務培訓交流會,依托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創辦E青春跨境電商培訓班;積極協調亞馬遜、阿里巴巴、eBay等龍頭電商平臺開展跨境電商展會、峰會,先后協助舉辦阿里巴巴“品質惠商 數字轉型”跨境電商峰會、2020年惠州跨境電商峰會暨阿里巴巴國際站線上展會等活動,有效引導傳統外貿企業通過跨境電商“觸電上網、開拓市場”。
問題
通關模式單一、跨境產業集聚程度較低
調研發現,惠州綜試區3年建設工作自2020年7月起至今已逾一年,各項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但部分項目建設進度略緩,當前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跨境物流亟待加快開通,通關模式亟待加快拓展,產業聚集步伐亟待加快提速,大數據服務亟待加快優化,高質量發展利好政策亟待加快落地,行業人才亟待加快培育等。目前,我市跨境電商企業非常分散且個體規模不大,相互缺乏信息、資源等方面的交流、共享,單打獨斗的局面未得到改變,無法產生產業的聚集效應,同時,我市還未培育出像深圳環球易購等知名企業,也未正式引進像阿里巴巴等巨頭企業入駐,缺乏龍頭引領。
對策
大力推進“5+1+N”工程
調研組認為,加快惠州綜試區建設,促進做大我市跨境電商產業規模,要立足惠州實際同時充分學習借鑒外市成功經驗做法,先行大力推進“5+1+N”工程,即:五個線下平臺——惠城B型保稅物流中心、仲愷B型保稅物流中心、惠陽跨境電商產業園、惠城跨境電商產業園、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一個線上平臺——跨境電商平臺,以及支持政策、人才培育等若干配套舉措,整體上用約一年時間建成基礎較為完備的綜試區。
(一)加快推動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與建設
一是大力支持仲愷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與建設,使其能充分發揮仲愷產業聚集優勢、高質量服務生產和加工貿易。二是積極支持惠城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與建設,使其能充分發揮惠城區作為我市中心城區和陸、空交通樞紐的優勢,高質量服務保稅進出口貨物倉儲、簡單加工和增值服務、進口零售等。積極培育立體式跨境電商生態鏈,鼓勵、支持惠州機場利用機場物流貨物分撥優勢,建設快件監管中心,開展貨運包機和跨境電商進口業務。
(二)加快提升惠陽分揀清關中心功能
一是積極拓展出口業務清關模式,充分依托傳統外貿和制造業大市等良好基礎優勢,優先推進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積極協調海關、加快申報9710、9810出口清關作業。二是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支持推行“清單核放”申報模式,同時簡化申報模式,以提升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和運營成本。
(三)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
學習借鑒深圳(華南城電子商務產業園)“保稅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經驗做法,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更快實現原來散兵作戰、各自為政的跨境電商在統一的步調、布局下有條不紊地經營操作,并使企業獲得更好服務、享受更低成本。一是加快惠城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二是加快惠陽功能性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三是積極推進產業型跨境電商園區建設,各縣(區)要引導、鼓勵民間資本投入,選取符合條件的舊廠房、舊物業改造提升,建設特色產業電商集聚區。
(四)加快推動跨境電商平臺運營使用
充分學習借鑒杭州、東莞、寧波等市經驗做法,將跨境電商監管與服務延伸到線上,盡快推動跨境電商平臺運行,破除各監管部門的信息壁壘,實現跨境電商在線申報、監管、物流、支付等全流程跟蹤功能,以及通關、結匯、退稅等便捷服務。一是著力打通運營關鍵環節,爭取深圳海關早日批準跨境電商平臺接入深圳分中心。二是加快完善跨境電商平臺數據鏈,為企業通關申報、享受稅收優惠和陽光結匯等各個方面提供大數據支撐。三是加強全面協作,推動商務、市場監管、海關、稅務、外匯等監管服務部門全面對接,實現平臺數據共享、互通。
此外,加快高質量發展利好政策落實落地,積極保障《若干措施》落地見效,積極研究落實出口退(免)稅優惠政策及結售匯優惠政策,加大自主品牌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惠州綜試區建設質量和吸引力。
同時,加大行業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多途徑培育專業型實操人才,積極促進人才入惠。并充分發揮惠州市跨境電商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廣泛吸引外地跨境電商行業領跑企業入駐,吸引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向惠州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