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代表參觀仲愷高新區展廳。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然而設備利用率低、數據應用能力不足、資金投入壓力大……這些痛點正困擾著眾多企業,該如何解決?近日,由惠州仲愷高新區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聯合舉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大灣區集思匯(惠州)”活動,吸引近百家本地企業及港資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借助香港國際化優勢和豐富經驗,推動產學研各界雙向溝通與資源共享,助力仲愷高新區企業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生態圈。
引入更多力量推動制造業邁向更高層級
仲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的核心區域,在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然而,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企業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設備利用率低、產能閑置、同質化競爭以及訂單波動等問題,猶如一道道難關橫亙在企業面前。”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俊表示,當前,隨著AI應用的拓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仲愷高新區正全力推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生產力服務業的發展,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目前,仲愷高新區已有800家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但這一數字仍不足以支撐其打造國際一流數字化轉型基地的目標,急需引入更多力量推動制造業邁向更高層級。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地業務總經理張麗英在會上詳細介紹了香港特區政府在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先進技術、幫助企業出海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舉措。她表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作為以市場為導向的國際新型研發機構,專注于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和工業4.0等領域,具備強大技術與服務能力,能夠為企業提供從技術研發到市場全方位支持。
此次活動不僅對惠州企業在技術、產品、工藝、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出海等方面遇到的問題進行調研,更為企業和政府之間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希望能夠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推動制造業數字化以及新質生產力等理念引入仲愷高新區,進而輻射整個惠州市制造業產業。”
喚醒“沉睡”數據,優化流程及管理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日益復雜,數字化和智能化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座談交流環節,企業代表們積極發言,分享各自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經驗與挑戰。眾多企業代表反映,盡管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新機遇,但在技術應用、人才短缺和資金投入等方面仍困難重重。對此,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相關負責人回應,將通過搭建溝通平臺,加深企業對香港政策與資源的了解,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助力。
仲愷某電子企業代表分享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探索。該企業已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和數據閉環管控,但在進一步推進智能制造時遇到瓶頸。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內地業務首席執行官黎少斌現場為企業“把脈”,指出企業積累大量數據后,需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分析,以獲取實時資訊輔助決策。他以香港一家繁忙空運站為例,通過開發人工智能系統,利用歷史數據訓練并依據實時數據預判瓶頸位置,顯著提升貨運效率。
仲愷某智能家電公司今年計劃出海,但面臨消費習慣、市場調研、品牌建設等復雜問題,急需專業指導。黎少斌表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年將重點幫助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向國際市場。香港擁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和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已前往多個熱門地區考察,積累大量海外市場信息,計劃通過組織考察團和參展等方式,帶領內地企業深入了解海外市場,尋找合作機會。
“電子信息產業,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黎少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將極大地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信息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掌握了自身的數據,企業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優化生產流程和管理模式。
“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數字化轉型。”利佳電訊(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長、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珍表示,若不及時轉型升級,企業可能在未來3至5年逐漸被淘汰。同時,拓展海外市場也至關重要,企業可通過在海外設立工廠滿足客戶需求,“希望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服務能更好地惠及企業。”
惠州“雙新”服務基地助企數字化轉型
據了解,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作為全國最具規模、以市場為導向、領先科技與綜合生產性服務業的國際新型研發機構,致力于推動香港及大灣區新型工業化,成就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已協助業界在大灣區成功推動超1400個重點智能化項目和多條智能生產線落地。去年9月,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設立惠州新質生產力及新型工業化服務基地,為大灣區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咨詢,幫助企業應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目前,該局正在推進內地“9+3+1發展計劃”,已在9個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雙新”服務基地,未來還將籌建3個卓越技術中心和1個研究院,進一步加強為內地企業提供研發和技術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與香港在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作為全省13個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之一,潼湖生態智慧區緊緊圍繞特色合作平臺建設,與港澳開展產業、文化等交流活動,推動18個港澳臺項目與區內企業對接。此外,港澳青年科創園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項目一期已投入運營,項目二期完成主體驗收。
在政務服務方面,仲愷高新區實施精準化灣區政務服務,開設“港澳服務”專窗,優化港澳臺僑政務專班服務,完善“跨域通辦”,在全區配置22臺“灣區通辦”自助機、56臺“粵智助”自助機,推動實現高頻服務事項一次辦成。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作共建GoGBA港商服務站(惠州),舉辦3期“港企探索惠州”活動,吸引超450人次港澳青年及企業家參與,成為惠港澳臺僑青年及企業家聯誼交流的重要平臺。
湯俊期待,仲愷高新區通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這一平臺,引入更多力量,促使雙方在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深化人才交流與培養、“并船出海”等方面實現共贏,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提升惠州工業技術能力,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打造自動化與智能化產業鏈,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制造。
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馬偉集 李瑤 黃希婕 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