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需求,精準對接!3月29日下午,“百萬英才匯南粵”暨惠州市2025年十萬人才大招引專項行動——校園惠州日(深圳站)活動產學研合作精準對接會在深圳大學舉行。來自惠州的10余家企業和科研機構提出重點技術需求,與深圳大學相關學院和實驗室專家教授“面對面”互動交流,并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及人才培育等領域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搭建高校與創新主體技術攻關和產學研合作平臺
為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搭建高校與創新主體技術攻關和產學研合作平臺,惠州市科學技術局舉辦了這場產學研合作精準對接會,本次活動采用企業代表與專家教授“面對面”座談交流的方式進行,力爭吸引一批深圳高校優質科研成果來惠轉化落地。
活動現場,來自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以及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專家教授們介紹了各自團隊及科研成果情況。深圳大學在電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顯著學科優勢,與惠州“2+1”現代產業集群高度契合,引起惠州企業和機構的關注。
“希望可以針對企業前端重點技術需求,促成一批實質性對接成果。”現場不少惠州企業和科研機構表示,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技術難點痛點,僅僅依靠企業自身技術力量難以有效解決。部分企業的技術需求還涉及基礎研究的問題,“如果在基礎研究上得以加強,企業在應用端就可以走在更前面”。
在自由交流環節,惠州企業和機構代表與深圳大學各院系專家教授就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詳盡的“面對面”交流,并在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及人才培育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就多個項目進行了深入交流,都期待實現具有實質性合作成果,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
“對于職務科技成果的使用,學校可以100%授權。”深圳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楊強介紹,校企雙方可以采用橫向課題委托、專利許可與轉讓等多種方式展開產學研合作,企業也可以與老師一起成立合資公司,提供產品研發應用場景,推動雙方合作互利共贏。
探索“高校研發+惠州轉化”長效機制
近年來,惠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3650家,全力推進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東江實驗室等科學基礎設施建設,逐漸積蓄起原始創新和產業創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根據《惠州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引進培育科技人才(團隊)的實施辦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最高可獲得500萬元資助,創新創業團隊項目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資助。
“此次活動是深化深惠兩地協同創新的務實舉措,也是推動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關鍵一步。”市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惠州將通過“面對面”交流和精準對接,促成一批技術攻關合作項目,積極探索“高校研發+惠州轉化”長效機制,讓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接下來,市科技局將持續與深圳大學開展緊密合作,常態化為專家和企業牽線搭橋,建立需求對接、成果轉化、人才共育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并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為來惠創新創業的人才團隊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研發資助、人才安居保障和成果轉化獎勵,讓科技工作者們在惠州“創業無憂、創新有成”。
記者劉豪偉 通訊員惠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