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潤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首次通過高企認定的獎補5萬元、首次整體遷入園區的規上高企獎補5萬元、首次通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的獎補10萬元……近日,仲愷高新區東江科技園發放170萬元專項獎補資金,惠及3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份獎補“大禮包”既是對企業創新成果的肯定,更是對創新主體的有力扶持,通過“政策+服務”雙輪驅動,東江科技園以“真金白銀”激發提升企業創新“硬”實力,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兌現獎補
惠企政策從“紙面”落到“賬面”
“獎勵補貼的兌現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催化劑。園區的支持,讓我們信心更強、底氣更足,接下來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生產了!”廣東潤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地說。自獲得東江科技園的獎補資金后,公司生產流水線馬力全開,全力趕訂單,干勁十足。獲得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后,公司在民航客機新材料領域的投標競爭力顯著提升,獎補資金已投入航空材料研發和檢測設備購置。作為深耕航空新材料領域17年的企業,潤和新材料通過政策扶持,研發投入占比從5.8%提升至8.3%,實現了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的雙重飛躍。
“公司獲得獎補后用于新技術的研發及新項目的投入,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也拓展了市場領域,業務增長了30%。”同樣受益的還有廣東臻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專業從事廢液提銅、廢液提錫的環保企業,在蝕刻液銅在線回收細分領域位居前列。該公司負責人表示,2023年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后,臻鼎環境的知名度顯著提升,銀行融資額度也隨之增加,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公司總營收達到2.02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5億元,同比增長23.76%。
東江科技園此次獎補資金的發放,是基于《仲愷高新區東江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改革實施方案(試行)》。該政策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通過“創新投入-價值創造-反哺生態”的良性循環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此次對第一批48家企業發放170萬元獎補,第二批獎補計劃也已完成審核,確保各類惠企政策從“紙面”落到“賬面”,激發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精準賦能
全流程護航企業發展 培育創新“熱帶雨林”
近年來,東江科技園聚焦科產城人深度融合,堅持“科”字當頭,把落深落細各類政策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全力確保入駐企業對所有優惠政策應享盡享、應享快享。在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的過程中,園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從政策咨詢到申報落地的全流程服務。得益于這些措施,2024年度園區高企申報通過率達到了86%,專精特新企業申報通過率為100%,在全區位居前列。
亮眼成績背后是園區對企業服務的不懈追求。為打造企業成長的“最優沃土”,東江科技園打出政策扶持“組合拳”:編制產業鏈圖譜,推動“龍頭+配套”生態圈建設,增強產業協同效應;舉辦供需對接會,今年2月的活動中,12億元訂單包成功釋放,為企業搭建合作橋梁;落實“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服務承諾,構建“需求響應—成果轉化”閉環,讓企業需求事事有回音。如今,園區匯聚120家高新技術企業、5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88個,廣東微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獲評全市首批重點實驗室,創新濃度遠超區域平均水平。
“我們要從撒網式扶持轉向狙擊式賦能。”園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通過動態調整獎補優先級,確保財政科技投入持續增長,重點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簡化企業申報流程,提高政策落實效率。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東江科技園已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梯度培育鏈條,科技型企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正朝著建設科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專業園區標桿穩步邁進。
記者劉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