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非現場執法”、開展“亮碼入企”試點工作、法治“服務+監督”護航營商環境……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以來,市司法局立足惠州實際,推動“全鏈條”打造更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以法治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把好“法律”關以制度護企
為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落地提出切實有效的風險防控對策和措施;圍繞是否違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公平競爭原則對有關政策措施文件進行審查,清理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市司法局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參謀助手作用,積極服務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等涉及民營經濟活動的重大項目、重大政府合同以及政策措施,為重大政府項目落地提供專業法律意見,為重大行政決策、重大政府合同提供高質量合法性審查,從制度層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圍內推動設立了14家市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通過聯系點讓民營企業在立法項目征集階段就參與進來,廣泛發表意見,讓立法機關更直接地聽到民營企業的呼聲,推出更多民心所向、企業所需的法規制度。
市司法局聚焦企業法律服務需求,積極提供生產性法律服務,如持續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在博羅、大亞灣、惠陽等縣(區)建設站點,為企業商戶提供法律咨詢、調解、普法宣傳、法治體檢等一站式高效便捷法律服務;指導公證機構創新“一站式+定制”服務,實現80%高頻涉外公證事項全程線上辦理,推動法律服務資源更好融入實體經濟領域。
同時,深化行政復議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在仲愷高新區、博羅縣相關產業園區和多家商會協會設立涉企行政復議服務點,建立行政復議機構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進一步暢通涉企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實施“容缺受理、受后補充”機制,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行政爭議。
“非現場執法”無事不擾企
近期,有群眾舉報某食堂存在爬蟲等衛生隱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打開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食安監管平臺,通過回看后廚夜間監控,準確捕捉到了畫面中“異常移動”的生物,依此對該食堂提出責令整改檢查意見。
無需現場檢查,就能精準取證。這是我市開展“非現場執法”的生動實踐。
今年5月,《廣東省非現場執法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以行政規范形式明確非現場執法方式的實施條件、程序及監管范圍。
市司法局強化牽頭涉企行政執法監督,采取務實舉措防止不當執法“擾企”“傷企”。
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按上級部署扎實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通過向企業發出征詢函、主動走訪當地商會協會、組織召開企業和商會協會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征求民營企業對涉企行政執法的意見建議。截至目前,應用“粵執法”+“粵商通”非現場執法系統辦理非現場執法案件近3萬宗。
市司法局還積極開展全省“亮碼入企”試點工作,執法人員進入企業檢查時需出示電子執法證的二維碼,一體化執法平臺自動記錄和實時歸集行政檢查的事項、頻次、地點等信息,企業可通過掃描執法人員出示的二維碼核對有關信息,有效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
同時,推動“包容審慎”監管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累計發布涉企“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檢查任務清單(第一批)25項,以“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干擾最小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企業,推行運用教育提醒、勸導示范、行政提示、行政約談等非強制性的監管方式履行行政監管職責。
據介紹,市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將進一步推動部門之間形成執法合力,在推廣非現場執法應用的同時,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綜合查一次”等監管方式,讓“無事不擾企”“監管不缺位”的執法標準更明晰。
有效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位于惠東縣沿海某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標志著我市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該項目前期征地涉及歷史遺留問題,曾引發一些勞動爭議。去年,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工作人員前來調研時了解到項目建設涉及的執法司法難題,積極發揮“服務+監督”職能,推動相關部門加強協同,依法穩妥處理案件,促進案件依法辦結。
調研當日,該中心工作人員還為企業開展“問診式”普法,并在施工安全、勞動用工、內部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議,幫助企業從源頭預防矛盾糾紛,對項目推進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成立于2024年1月,由市委政法委、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牽頭成立。建立了涉企執法司法信息收集、分類處置、督促整改、定期研判等工作機制,成立協調小組,統籌整合多部門資源力量。該中心成立以來,會同市綜治中心落實矛盾糾紛源頭治理,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通過多種渠道摸排、收集和接收問題線索并依法辦理。對執法司法活動中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類案件,開展分析研判,并提出對策建議。
該中心還在全市高新企業密集的園區、街道等設立行政復議服務點、檢察護企工作聯絡站,組建特聘聯絡員和市直政法單位法律服務專家團隊,上門聽取心聲,針對性解決企業難點痛點問題。
截至8月13日,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主動摸排、收集和接收問題線索共354件,依法受理201件,辦結172件,有效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駱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