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國內一流城市建設,提出未來五年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利用3~5年時間,每年落地一批精品項目,逐年完善提升,通過一個時期的持續努力提升城市品質。”“精細化統籌城市管理,解決各類痛點、堵點。”昨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嚴戈科做客惠州電臺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打造一流人居環境”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并解答廣大聽眾提出的問題。
據了解,該局將重點推進花邊嶺廣場傳統商圈活化、四大高速出入口景觀提升、惠州大道東段“迎賓大道”提升、市民公園品質提升項目建設;啟動10個停車庫(樓)建設緩解停車難問題;完成27條黑臭水體整治,實現水清岸綠初見成效。
城鄉建設
打造一流建設品質和一流居住環境
根據市委、市政府機構改革部署,改革后的市住建局職責有所調整,將聚焦統籌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主要包括統籌城市建設、城市品質提升、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改善水環境質量、改善鄉村居住環境等7大板塊。
“新的職能覆蓋了建設的由始到終,關系發展、關系全局、關系民生,可以說責任重大。”嚴戈科介紹,我市正在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這給城市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住建局將結合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及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實際,確立“以一流建設品質和一流居住環境為目標,從四個方面發力,實現換道跨越”的城鄉建設思路。
在統籌謀劃城市建設上,嚴戈科介紹,該局目前已組織編制了《惠州市城鄉建設事業發展五年規劃(2019~2023年)》,從研究國內一流城市入手,結合國家、省有關政策要求,提出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目標體系。同時,全面評估我市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成效,分析總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標國內一流城市建設,提出未來五年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城鄉建設過程中各行業的建設任務和實施計劃。
城市品質
每年落地一批精品項目實現品質提升
一流城市建設離不開一流的城市品質。嚴戈科介紹,響應市委、市政府建設國內一流城市、提升城市品質的要求,該局牽頭組織編制了《惠州市城市品質提升工作方案》和《惠州市2019年城市品質提升“1+7”行動方案》,將從城市區位能級規劃研究提升、城鄉建設規劃提升、基礎設施提升、空間品質提升、綠色建設提升、城市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提升等方面入手。
嚴戈科介紹,利用3~5年時間,每年落地一批精品項目,逐年完善提升,通過一個時期的持續努力,實現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特色凸顯,空間舒適,生活便捷,知名度與美譽度顯著提升。
“例如花邊嶺廣場商圈,將作為城市客廳來打造,通過活化利用重新激活其商業中心作用。嚴戈科介紹,目前活化利用的設計方案已初步形成,力爭今年今年底啟動,明年見效。
道路整治
整治四大高速出入口美化“門戶”
市區高速出入口是城市的重要門戶,是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重要內容。目前市區高速出入口大多位于城鄉結合部和未建成區,存在設施不完善、亂搭亂建、環境衛生差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嚴戈科介紹,目前我市已啟動了廣惠高速汝湖出入口、惠深高速白云前出入口、惠河高速火車站出入口、惠大高速沙澳出入口等四大高速出入口及延伸路段環境品質提升相關工作,主要從道路交通設施完善、綠化品質提升、沿線風貌整治等方面入手,力爭今年底初見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備受關注的仲愷大道,嚴戈科表示,該道路將在春節前實現通車。
化解停車難
至2030年惠城中心區將新增公共泊位2.94萬個
“道路擁堵、停車難等城市病不單單是建設問題,也是管理問題。涉及到整個城市建設管理的統籌工作,這就需要精細化統籌城市管理,解決各類痛點、堵點。”嚴戈科介紹,該局正在建立統籌推進、建管并舉的工作思路。
針對市民提出的停車難問題,嚴戈科介紹,按照《惠州市區(惠城中心區)公共停車場布點規劃》,至2030年惠城中心區范圍內將規劃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共178處,提供約2.94萬個公共停車泊位。
據了解,目前,規劃范圍內公共停車場的缺口約1.2萬個泊位。嚴戈科介紹,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建設條件、停車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今年將先啟動10個停車庫(樓)建設,盡快補足市區停車泊位缺口。
治理黑臭水體
今年底27條黑臭水體治理將初見成效
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我市城市建成區共有27條黑臭水體,分布在惠城、惠陽、大亞灣和仲愷4個區,長度共計159.29公里。
嚴戈科介紹,截至2019年9月初,累計完成投資30.86億元(其中2019年完成投資約6.01億元),建成截污管網251.72公里,完成率達90.93%;整治排污口601個,完成率81.66%;已清淤99.26公里,完成率69.53%;建成一體化設施27座。
“27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目前已有8條初見成效,9月底將再有4條通過初見成效評估。”嚴戈科介紹,按計劃今年底27條黑臭水體的治理工作將全部初見成效,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水質進一步改善。到2020年底,全部實現“長制久清”,基本達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要求,實現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美好生活的期盼。
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趙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