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黃育勛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
昨日上午,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黃育勛做客惠州電臺新聞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直播室,就“搭建服務平臺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一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并解答廣大聽眾提出的問題。
黃育勛表示,作為服務、協調地方金融事業發展,溝通聯系地方與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工作部門,市金融工作局持續致力于搭建優質服務平臺,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今年以來,市金融工作局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協調多家銀行與我市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幣貸款余額達4762.39億元,同比增長21.24%,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著力優化環境、完善體系、搭建平臺、防控風險
“金融工作局是一個根據市委、市政府授權,服務、協調地方金融事業發展,溝通聯系地方與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工作部門。”黃育勛說,簡而言之,就是在金融領域為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協調和溝通的部門。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工作局的一項重點工作,黃育勛說,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今年以來,市金融工作局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中心工作,著力從“優化環境、完善體系、搭建平臺和防控風險”方面著手,積極為金融業發展和企業融資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黃育勛介紹,優化環境主要從政策層面著手。近年來,市金融工作局起草并經市政府審定出臺了多項支持地方金融發展和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
完善體系方面,著力引導和服務好各類機構進駐惠州,促進地方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121家,另有小額貸款公司(15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6家)等新型金融組織31家,全市備案的各類私募基金共73支。
搭建平臺則從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資本市場融資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和農村金融服務平臺展開。黃育勛表示,市金融工作局努力推動金融資金與企業需求和我市有關項目需求有效對接。截至10月底,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6016.45億元,同比增長13.71%,貸款余額4762.39億元,同比增長21.24%,存貸比79.16%,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資本市場融資平臺方面,目前已將110家企業納入市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培育庫,全市在國內A股上市的企業共有12家,總市值約1400億元,累計有47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金額超過40億元。同時,積極搭建優質創新服務平臺,我市引入了深創投、粵科金融等機構在我市合作設立機構,大力促進各類基金發展,全面豐富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全市備案的各類私募基金共73支,基金總規模近250億元。
簡化流程實現小微企業審批高效率
民營企業融資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市不久前專門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加以討論。黃育勛表示,民營企業很多都在實體經濟領域,近年來,市金融工作局積極加強金融對各類實體企業發展的支持和服務力度,優化企業融資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利用金融資源發展壯大。
不過,總體上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客觀存在,接下來,市金融工作局將積極與相關部門配合,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發展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企業融資環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首先是積極推動各級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完善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提高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小微企業真正受惠受益。二是針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特點,優化信貸服務。”黃育勛介紹,目前,我市正努力推動金融機構簡化流程,設立小微企業服務專營機構、專門團隊及專項貸款,實現小微企業審批“高效率”。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動產、股權、知識產權擔保等信貸產品,多途徑解決小微企業固定資產、擔保不足的問題,力爭逐步實現小微企業貸款“零障礙”。推動發行“小微企業”專項債、“三農”專項債等定向支持涉農、小微企業,所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小微企業貸款。
同時,全面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和區域股權市場掛牌等方式融資,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快推進各類基金發展。
在優化地方金融環境方面,黃育勛表示,市金融工作局將與相關部門配合,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等的有效監管,營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發展環境,推動惠州金融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記者劉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