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湯偉聰就流動商戶管理等問題與市民交流
城市里,流動攤販與城管“躲貓貓”、城管與商販起沖突、商販亂擺賣妨礙交通、影響環境衛生等現象和事件不時見諸報端。如何照顧好商販的合理訴求,同時將城市治理好,時刻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昨日,惠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湯偉聰做客《行風熱線》節目,就“立足常態化管理,推動城市管理轉型升級”這一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
關鍵詞:流動商戶
設立80個臨時疏導區(點),成立流動商戶協會
說到城市管理,城管與攤販的矛盾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不去管理這些流動攤販,市民會認為城管部門不作為,政府信息網一網友就抱怨,每天早上總有一些賣菜的攤販在市區東江中路和濱江東路擺賣,不僅影響交通,而且攤販離開后總會留下一大堆垃圾。管的話,作為流動攤販的劉先生有牢騷了:“我們沒學歷、沒技術,擺個小檔口賺點錢維持生活容易嗎?”面對兩難境地,如何破解困局?
2011年3月,惠州市流動商戶之家正式掛牌運作,在政府與流動商戶之間架起了一座便捷溝通的橋梁,解決了一大批流動商戶的合理訴求,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一直為市民所詬病的流動商戶亂擺賣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
據統計,目前惠城、仲愷兩區有流動商戶約6350戶25400人,惠州市流動商戶之家設立臨時疏導區(點)80個,疏導流動商戶4700戶18800人,疏導安置率約86%。今年2月,市城管執法局繼續加大流動商戶疏導區(點)建設力度,成立了由在惠州市參與流動商戶管理的企業單位和從事流動性經營的商戶自愿組成的聯合性、全市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流動商戶協會。協會主要業務范圍是:協助做好流動商戶疏導安置、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引導流動商戶依法誠信經營;收集、反映流動商戶訴求及建議,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暢通流動商戶訴求渠道,協調幫扶救濟困難流動商戶;協調會員關系,推動會員社會責任、誠信自律機制建設等。“該協會的成立,將助力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城市治理,提升流動商戶管理科學化水平,為更多流動商戶找到歸宿感。”湯偉聰說。
關鍵詞:泥頭車撒土
將借鑒他市治理運輸車揚撒垃圾污染道路問題
在街上行走,或打開家中窗戶通風時,卻發現外頭塵土飛揚,讓人甚是煩心。最近,家住市區長湖苑小區的市民劉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他家小區外的一條馬路經常有運土的泥頭車經過,每逢此時,整條馬路灰塵滾滾,有時路面上還撒落一地泥土,影響環境衛生。“城市要發展,施工建設無可厚非。但施工單位得做好防護措施,不要讓附近市民遭罪。”劉先生抱怨道。
湯偉聰稱,根據《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條例》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運輸車輛不加封閉,沿途揚撒、遺漏垃圾污染道路的,相關執法部門可對車主處以污染道路面積每平方米50元罰款。對未及時清運建筑垃圾的施工單位及沿途遺撒的運輸單位,最高可處以5萬元罰款。
為了整治運輸車輛沿途揚撒、遺漏垃圾污染道路問題,市城管執法局加大執法力度,不定時聯合市交警等相關部門進行查處。“但從目前治理效果看,我們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湯偉聰說,將來可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規定運輸車輛時速不超過60公里,并在車輛上安裝GPS,方便掌控其運行軌跡,加強監管。
關鍵詞:油煙擾民
陽臺變廚房,鄰居常遭油煙熏
60多歲的徐大爺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徐大爺家住市區下埔,兩年前,鄰居將陽臺改成了廚房,從煙囪里排出來的油煙熏得他沒一天舒心。“這房子可是我辛苦一輩子賺錢買來的,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如今卻天天被油煙熏,這日子怎么過啊?”徐大爺既無奈又痛心。
針對徐大爺反映的問題,湯偉聰回應說,如果對方只是在陽臺上搭個架子,擺放燃氣具煮食,是不算違法違規的;但如果對方改變了房屋結構,例如改變了承重墻或承重磚的位置,可能引起安全隱患的,那就是違法違規行為了。“我們會盡快派人去現場查看,了解事情真相,依法依規解決徐大爺反映的問題。”記者王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