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自然資源局局長袁貴平做客惠州電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直播室,就“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切實解決企業項目落地難”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并解答廣大聽眾提出的問題。
整合優化統籌利用資源,做精做細規劃提升城市品質
據介紹,自機構改革之后,市自然資源局被賦予了很多新的職能,將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及其相關的17項職責。
袁貴平介紹,當前國家對自然資源管理提出了“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在惠州則應結合實際進行整體統籌謀劃。
“首先,應該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通過科學的規劃統籌資源利用的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等。”袁貴平說,我市將主要通過兩個層面進行規劃。
從全域發展的角度,我市目前正在積極開展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試點,將按照“增量提升、存量優化”的思路,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劃定出高質量發展的“增量空間”,整合優化現行用地規模布局,充分釋放城市發展用地空間。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惠州將做精做細城市規劃,整合市域城市空間,優化城市空間形態,推動城市資源要素、人文環境、綜合交通、基礎配套有機融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力爭將資源效益最大化發揮出來。
袁貴平介紹,近期我市出臺的金山新城一系列配套設計規劃,正是沿著這種理念展開的。
支持產業用地需求,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發展。對此,我市正大力支持產業發展用地用海需求,積極推動全市自然資源供給向創新高地聚集,助推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和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
“比如,規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必須60%以上用于工業項目報批,年度工業用地供應比例不低于50%。對一些重大產業項目如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綜合體項目、中海殼牌三期、LNG項目的用地用海實行專人跟蹤、綠色通道。”袁貴平介紹,近期,我市推出了工業用地帶項目出讓及規劃報建審批改革試點、M0新型產業用地政策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快一步”行政效率的自然資源保障舉措。
袁貴平說,我市還在提供資源利用的質量效益上下功夫,比如推出了商住用地補足年限政策,主要是針對一些因為歷史原因多年未開發的商住用地,必須按規定補足土地使用年限后才能備案銷售。“這樣既能倒逼企業盡快把土地用起來,也能避免出現商品房買賣中的土地使用年限糾紛。”
此外,我市還計劃針對一些長期未動工建設的土地,按照閑置土地有關辦法,依法采取收取閑置費乃至收回等措施,避免資源的閑置浪費,確保資源能夠高效產出效益。同時,完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系列政策體系,鼓勵通過盤活存量土地、“三舊”改造、拆舊復墾等方式挖掘內部資源潛力,加大閑置土地資源處置力度,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簡化工業用地出讓流程,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要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就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給企業提供最肥沃的土壤。對企業來說,能讓產業項目盡早落地是其最需要的。
據了解,當前我市現行工業用地出讓及規劃報建審批流程自啟動項目供應至完成供地及規劃報建普遍用時8至12個月。
袁貴平介紹,為探索加強工業項目用地支撐保障新舉措,加快項目落地建設速度,我市通過前置精簡、流程再造等多種舉措優化改進工業用地出讓及規劃報建程序,促進工業用地出讓程序提速增效。壓縮審批時間后,工業用地出讓及規劃報建審批流程自啟動項目供應至完成供地及規劃報建普遍用時4至8個月,將大大縮短工業用地出讓時間。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我市將簡化《規劃設計條件告知書》的編制工作,對擬出讓工業用地符合已批控規規劃用地性質的,按照控規要求以一圖一表的形式直接出具規劃條件,原則上3個工作日完成,可節約時間約2個月。
同時,我市還將探索試行以標定地價的區片地價測算擬出讓工業用地地塊的評估地價,簡化工業用地出讓前的評估程序。相比現行工業用地出讓評估程序,可節省時間半個月以上。
此外,我市還將實行標準地“帶方案”出讓,將審定總平面和單體建筑設計方案環節前置至土地出讓環節前,可節省時間約半個月。(記者邱若蓉 通訊員陳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