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廣新局局長朱偉思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直播室
昨日上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朱偉思做客惠州電臺新聞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直播室,就“文化惠民”這一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解答市民提出的問題。
今年我市人均公共財政文化投入250元
朱偉思說,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堅持每年市級新增財力的70%、縣級新增財力的50%以上投入民生。在文化方面,今年我市人均公共財政投入達250元,位居全省前列。
“成功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后,我市進一步深化文化遺產管理工作,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朱偉思介紹,2016年以來,市、縣(區)財政安排約5億元用于文保單位的日常保護管理及重點文物項目修繕,推進了葛洪博物館、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東坡祠、賓興館、陳百萬故居群、會水樓、鶴湖圍、鄧承修故居、鄧仲元故居等一批文保單位和項目的修繕或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惠州歷史文化地標,為惠州城市建設注入豐富文化內涵。其中,葛洪博物館、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已建成開放。
備受關注的東坡祠項目進展如何?朱偉思介紹,東坡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力爭2018年春節前對外開放。此外,賓興館項目已于今年6月上旬動工,爭取2018年底前修繕完畢并開放。我市還決定每年投入1億元對鐵爐湖、北門直街、金帶街、水東街和淡水老街等5條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整治利用。
明年元旦春節將為市民送上300份“文化年貨”
今年2月,我市獲得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創建資格,成為全省唯一獲此資格的地級市。我市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如何?
“獲得創建資格后,我市立即著手進行試點工作的前期調研、方案草擬、總體論證等工作,我市的創建方案于8月正式印發實施。”朱偉思說,我市將重點推進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壯大夯實文化產業發展實力、提高公共文化場館(所)效能、鞏固擴大文化消費有效供給、支持發展新興文化消費業態、拓展文化消費補貼方式、有序構建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統籌打造系列特色文化消費活動品牌、依法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和服務、探索構建促進文化消費長效機制等十大項主要工作。力爭通過2年試點,將我市打造成為國家文化消費示范市。
“目前,我們正在搭建以互聯網為載體,運用新的消費支付技術,以微信、APP等手機媒介為運營手段,構建功能針對性強、穩定性好、安全性高的以文化商城服務為核心的惠州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朱偉思告訴記者,平臺搭建完成后,市縣(區)將通過網絡平臺向市民派發各類惠民補貼及電子消費券合計800多萬元,惠州市民人人都可參與。
元旦春節將至,市文化部門正在為全市人民籌備各項 “文化年貨”。2018年元旦春節,我市將繼續采取市、縣、鎮三級聯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元旦春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包括文藝演出、電影周、展覽、文體競賽、送春聯、民俗游園、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等,初步估計公益性文體活動規模將達300場,將為廣大群眾獻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本月中旬將有具體信息公布,請市民留意。記者龔 妍 通訊員魏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