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推進公用設施園林綠化建設
2作用,為爭創國內一流城市作出新貢獻”這一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并解答廣大聽眾提出的問題。
惠博大道路面改造納入城建計劃
節目開始,鄔澤勤對“1+1>2”的具體內涵作出解釋,他介紹,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是今年1月機構改革啟動后由原惠州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和原惠州市園林管理局合并而成,即“1+1”。但是,“1+1=2”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要努力實現改革后的“疊加放大效應”,即“1+1>2”。
“自2012年以來,我們每年都會將一批連接路(10條)列入計劃或民生實事項目,作為市政建設的重點來抓。近5年來有50多條連接路開通了。”鄔澤勤說,道路建設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也是打通片區路網的重要措施,該中心持續抓緊道路建設。
節目中,有不少聽眾對我市道路建設情況十分關注。“金龍大道什么時候可以建成通車?”針對聽眾提出的問題,鄔澤勤介紹,由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作為業主建設的惠城段長8.8公里,起點接三環北路,終點與博羅交界,于2016年4月22日動工建設,計劃今年年底完工。“我們正快馬加鞭加快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左右。”鄔澤勤指出,目前影響項目建設進度的主要有征地拆遷、管線遷改和增加快速通道建設等因素。下一步,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征地拆遷及管線遷改,在此基礎上,調整施工計劃,采取邊完成改造邊放通的方式實施,力爭早日完成建設任務。
不少市民感覺到,每次走惠博大道,路面都是坑坑洼洼的。鄔澤勤介紹,惠博大道是舊路擴建工程,土體自然下沉和新老路基不均勻沉降,加上沿線車流多,特別是重車較多,導致道路出現坑洼、破損、下沉等病害。“惠博大道是市區通往博羅、廣州的主要通道,為了減少通行壓力,我們主要以修復為主。目前,惠博大道的路面改造已納入城建計劃,等到可以承擔疏導、替代功能的道路建成通車后,將全面啟動路面改造工作。”
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易澇點
暴雨、臺風多發季節,對管網排水能力是極大考驗。鄔澤勤介紹,繼2017年整治了28處易積水點之后,2018年繼續對惠城中心區10處易積水點進行改造,經受住了臺風“艾云尼”“山神”“山竹”等考驗,市區全年沒有出現嚴重內澇問題。市區特別是江北麗日等易積水點,積水內澇問題得到了較大緩解。“2019年將持續實施三環東路惠州大道立交橋、濱江東路東江沙公園段、天悅附近低洼段等10個易澇點改造,進一步緩解市區內澇問題。”鄔澤勤說。
記者了解到,除有序展開易澇點改造外,2019年,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還將重點開展堵點痛點改造,根據市住建局22個交通堵點治理規劃,2019年計劃實施三環路、惠州大道等沿線擁堵交叉口、鵝嶺立交橋二層立交、惠沙堤二路局部路段拓寬等12個堵點改造;把“五三二”[惠新大道、梅湖大道、四環路南段(除平南立交段)、小金河大道、市西出口改造等5項市政基礎設施PPP項目,惠新大道跨東江大橋、古塘坳立交和仲愷大道仲愷立交橋3座橋梁(立交)和金山、馬安2座污水處理廠]作為攻堅重點,以此解決老百姓“出行難”“過江難”等問題;同時,鞏固惠州西湖創建5A景區成果,啟動飛鵝嶺公園、“口袋”公園等園林精品建設,持續抓好道路橋梁、城市照明、城市排水、景區公園等市政園林公用設施維護管理和其他市政園林項目建設。
記者陳春惠 特約通訊員俞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