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宇浩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和聽眾就“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助力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主題進行在線交流。在節目中,陳宇浩針對市民關注的垃圾分類等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疫情防控
城管環衛積極支援一線防疫
陳宇浩介紹,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城管執法、環衛部門按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要求,圍繞主責主業狠抓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從加強一線執法檢查、開展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等方面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從大年初三開始,全市城管執法、環衛部門投入一線防控,支援一線防疫檢查,參與社區疫情巡防,強化市容環境整治。期間,重點抓好流動擺賣野生動物、當街宰殺活禽等違法行為的清理整治;加強車站、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區域周邊的衛生清掃、路面沖洗、噴霧降塵等作業力度;加強垃圾轉運站、填埋場和處置廠的日常監管,確保市區垃圾日產日清、處理有序;加強對廢棄口罩及集中觀察隔離點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置,防止二次污染,最大限度切斷病毒傳播的渠道。
在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充分調動大型戶外立柱牌、商圈路牌、電梯廣告、商鋪門口LED屏等資源,高頻率、密布點、多形式滾動發布防疫公益宣傳。疫情防控至今,共出動2199車次執法車輛進行廣播宣傳,派發2.96萬張宣傳單張,落實大型戶外廣告(含立柱)公益宣傳291處,營造了“全面抗疫”的濃厚氛圍。
近期,全市城管執法、環衛部門主動服務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針對建筑工地、燃氣、廣告、環衛及渣土運輸等領域企業復工復產實際,制定相應方案,協助配合企業復工復產。
垃圾分類
市區生活垃圾終端分類處置能力基本形成
陳宇浩介紹,目前惠州垃圾分類按照先“大分流”再“小分類”的基本思路,先把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破舊衣物等通過各自獨立的“收運處”體系進行分流處理(即“大分流”),實現生活垃圾的先期減量;再對居民日常生活、生產中產生的其他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進一步分類(即“小分類”),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陳宇浩介紹,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垃圾治理,不斷加大各類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投入,目前全市共有6座日焚燒量達8000噸的垃圾焚燒火力發電廠,可實現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近期,市區還推進3個餐廚垃圾處理試點項目,日處理能力達180噸;全市有害垃圾也有定點的危廢品處理企業來接收處理。“市區生活垃圾終端分類處置能力已基本形成。”陳宇浩說。
在垃圾運輸方面,我市從頂層設計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制定相關工作方案上,明確提出改變以前小區垃圾由物業公司協助轉運至中轉站的模式,統一納入政府主導來轉運,避免之前監督不嚴而出現的“先分后混”的問題。同時,轉運垃圾的車輛將實現噴涂指定顏色標識,專車專用,方便市民監督。另外,考慮到惠州城市化發展步伐加快,相關方案明確,制定適度超前、能力適當的環衛終端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結合區域實際科學布點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積極推動在工業園區布局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再利用項目,加快建成各類配套終端處理設施。
“垃圾分類工作涉及面廣,從源頭到終端參與部門及單位眾多,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市民要做參與者,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家園,共享一流城市美好生活。”陳宇浩呼吁。
記者譚琳 通訊員梁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