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局副局長兼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陳麗華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談糧食安全
“我市每年糧食產量約58.6萬噸,主要口糧品種自給率約六成,今年還新增了2.63萬畝早稻種植面積。”昨日,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陳麗華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強化糧食儲備,倡導愛糧節糧,保障糧食安全”主題與市民進行交流。
我市主要口糧品種自給率達六成
我市糧食供給情況如何?
陳麗華就公眾關注的“米袋子”問題進行了解答。她介紹,當前,我市糧源主要依靠國內,其中惠州的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定增長,每年自產糧食約58.6萬噸,主要口糧品種自給率約六成,今年還新增了2.63萬畝早稻種植面積。“從國內糧食產區調入的糧食,大約占四成。”
“進口的一些大米,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求。”陳麗華稱,我市還有強大的政府儲備,特別是今年來,市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部分產糧國限制糧食出口的實際,決定適度增加政府儲備,儲備規模可滿足全市常住人口超過半年的口糧消費需求。
“總體來說,我市糧食安全保障水平較高,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足、供應充裕。”陳麗華表示,當前,惠州已開通了12325糧食流通監管熱線電話,市民可通過此渠道投訴舉報涉嫌違反糧食流通法規政策行為。
儲備糧實行動態輪換確保常儲常新
倉廩實則天下安。針對大家關心的糧食儲備管理是否科學、如何保障儲備糧品質等問題,陳麗華也進行了詳細回答。
“我們推行政府糧食儲備,就是要保障廣大市民吃得飽、吃得好。”陳麗華介紹,當前,惠州已逐步建立起管理規范、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政府儲備體系,按照“三個一”模式加強對儲備糧的規范管理,即“一個辦法、一個模式、一個原則”。“一個辦法”是指實行“動態輪換、費用包干、自負盈虧”的辦法,允許承儲企業根據市場行情和庫存糧食的品質變化,自主經營,靈活運作,適時輪換,高拋低吸,盈虧自負。“一個模式”是指通過采取“國企主導、央地合作、社會儲備”的模式落實市級儲備任務。“一個原則”是指承儲企業在輪換時必須嚴格執行“先進后出、等量輪換”的原則,嚴格儲備糧動態輪換管理,確保儲備糧任何時點數量足額、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陳麗華透露,惠州對儲備糧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機制,一旦發現儲備糧質量問題,將在網上公示并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列入市公共信息管理系統“黑名單”,實行聯合懲戒,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2019年以來,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惠州組織開展了糧食庫存大清查,重點檢查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同時,加強了日常檢查、巡查和在線監管。“從檢查結果來看,我市的糧食庫存情況總體上是好的,符合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的要求。” (記者馮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