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牛國棟做客行風熱線
昨日上午,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牛國棟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用心、用情、用力服務,營造尊崇關愛退役軍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去年投入逾千萬元幫扶資金
惠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于2019年1月14日掛牌成立,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機構在當年3月中旬相繼掛牌成立。牛國棟表示,成立之初,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便制定了“一年保穩定、兩年打基礎、三年上臺階”的工作目標,各項工作按計劃整體推進。在選樹退役軍人先進典型、弘揚服務社會正能量方面,先后挖掘了7名退役軍人創業先鋒、10名“行業明星”和10名“最美退役軍人”,引領退役軍人為惠州建設一流城市作貢獻。在退役軍人安置方面,兩年多來共安置轉業和軍休干部298人,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147人,安置隨軍家屬122人;平均每年組織10~12場招聘會,為退役軍人和隨軍家屬就業搭好橋梁。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不斷加大幫扶力度,提升退役軍人幸福感。去年,全市投入幫扶解困資金1253萬多元,幫扶援助退役軍人4173人次。在做好常態化幫扶援助的同時,我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從社會捐助的善款中拿出146萬元對247戶進行救助。
每年每名烈屬撫恤待遇合計約6萬元
與聽眾交流過程中,牛國棟說,惠州是英雄之城,優撫優待烈屬。在撫恤待遇方面,我市逐年提高撫恤標準,烈屬定期撫恤金為3527元/人/月,60歲以上部分烈士子女生活補助為540元/人/月。在發放定期撫恤補助金的基礎上,我市把烈屬納入發放優待金范圍。從總體上說,每年每名烈屬可享受撫恤待遇約6萬元。
此外,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每年開展“送醫送藥”活動,組建巡回醫療隊,采用集中設點和上門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烈屬檢查身體、送醫送藥、配置輔助器具和宣傳優撫醫療政策。考慮到部分烈屬年老體弱,結合健康檔案建立工作,組織志愿服務隊等社會力量,對孤老、常年患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烈士遺屬提供個性化服務。
多管齊下幫助退役軍人創業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近年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常態化組織開展聯姻企業的“大走訪”、摸準退役軍人就業意向的“深調研”、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法規的“大宣傳”、線上線下的“大招聘”和短期職業技能的“大培訓”等活動。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退役士兵參加適應性培訓、“三免一補”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中職培訓、高職教育和“學歷提升”等學習活動。去年,該局創新提出并承辦了廣東省首屆“深莞惠3+2”經濟圈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超300家企業提供8006個崗位,促進200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
為鼓勵企業吸納更多退役軍人,人社和稅務部門出臺專門支持企業吸納退役軍人的優惠政策。比如推出吸納退役軍人就業補貼,用人單位(機關事業單位除外)每招用一名退役一年內自主就業軍人,按規定可一次性申領1萬元就業補貼。
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也能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記者獲悉,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符合條件的除了創業資助和貸款外,還可在減免稅收上享受政策優惠。比如,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14400元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和個人所得稅。此外,入駐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辦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的退役軍人初創企業可獲得租金減免;退役軍人租用經營場地創辦初創企業并擔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且近期參加職工養老保險6個月以上的,也可申請租金補貼。(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涂小俊 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