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惠州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賴蓉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謀惠民之策、解民生之憂、行便民之事,提升我市群眾醫保幸福感”這一主題與市民在線交流。
筑牢疫情防控醫療保障網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持久戰”中,市醫療保障局切實發揮醫保穩定社會的“壓艙石”“減壓閥”作用,筑牢疫情防控醫療保障網。
賴蓉介紹,市醫療保障局按照兩個確保(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影響就醫、確保定點醫療機構不因醫保政策影響救治)要求,保持醫療費用預付綠色通道暢通,保證隨時需要隨時響應;從我市醫保基金上解新冠疫苗接種專項資金5.77億元,實現“錢等疫苗”,保障疫苗免費接種;去年疫情防控期間醫保費“減緩”政策出臺,為我市9.95萬戶企業減輕負擔5.32億元,今年結合階段性降費政策,1~9月為14.4萬家企業減負約1.13億元,進一步助力“六穩”“六保”。
與此同時,為做好防控藥品管理保價穩供工作,市醫療保障局常態化跟蹤監測47種防控藥品的價格和供需情況,組織各醫療機構參加核酸與抗體檢測試劑集中采購,大幅度降低采購費用。目前我市核酸檢測費用為單檢50元/項(不含試劑),混檢12元/項(含試劑),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節約資金。
門診特定病種增至58個
門診特定醫保待遇是很多慢性病患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今年市醫療保障局出臺《惠州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切實提高了我市參保人門診特定病種醫保待遇。
賴蓉介紹,根據新實施的門診特定病種管理辦法,惠州門診特定病種保障范圍在現有基礎上,新增慢性心功能不全、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門診康復治療等16個病種,目前我市門診特定病種達到58個。
在此基礎上,惠州還提高了部分病種的年度限額。《辦法》施行后,無年度限額的病種從11個增加到19個,新增包括銀屑病、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門診康復治療等。此外,一些重癥疾病如耐多藥肺結核、血友病等,也從原來的有限額調整為無限額。
門診特定病種待遇申請流程也得到簡化。惠州已將門診特定病種的確認權限擴大到我市具有門診特定病種確認資格的定點醫療機構,包括市級、惠城區三級醫院,及各縣(區)人民醫院,參保人無需再到醫保經辦部門提交資料。
力爭年內實現省外異地就醫門診結算
為切實解決群眾在異地住院就醫報銷過程中的痛點難點,今年以來,市醫療保障局借助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全力推進異地就醫門診結算相關工作,力爭年底前實現省外異地就醫門診結算。
“實現后,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的參保人,在備案的就醫地選定開通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門診費用可直接聯網結算,參保人無需再回我市醫保經辦機構報銷。”賴蓉介紹,異地安置退休人員(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遷入戶籍的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如隨子女到異地居住、幫助帶孩子的老年人)、常駐異地工作人員(如駐外辦事處員工)、異地轉診人員(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治療水平有限,需要到市外就醫的參保患者)完成就醫后,可持社保卡直接在醫院結清應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無需墊付全部費用再返回參保地報銷。
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
賴蓉介紹,為切實減輕群眾的就醫負擔,市醫療保障局啟動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針對兒科建設,市醫療保障局調整了295項涉及兒科的醫療服務項目,預計每年可增加收入4732萬元,引導醫療機構加強兒科建設。與此同時,調整了126項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是目前全省唯一中醫126個項目全面實現“同級同價”的地級市。
賴蓉還介紹,因惠州歷年基層綜改、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形成了7個縣(區)三級醫療機構存在9個價區的狀況。我市在省醫保局的指導下,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經過成本監審、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法定程序,按照“有升有降、總體平衡”的理念,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對414項醫療服務價格進行整合,其中上調體現醫療服務人員技術價值項目355項、下調CT、MR等檢查檢驗項目59項,調增總金額為8661萬元,實現全市同級同價、同等級同支付目標。
目前市醫療保障局正著力開展第二批價格整合的基礎工作,通過兩次整合,建立“三級三價”的價格管理體系,制定印發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藍皮本”,加強對醫療機構價格管理的培訓,使醫療服務價格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適應臨床診療和管理需要,讓醫療服務收費逐步標準化、規范化。(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李盈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