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俊華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

昨日上午11~12時,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惠州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劉俊華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落實‘雙減’政策,教育在行動”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去年我市新建、改擴建23所公辦學校
劉俊華介紹,去年我市共新建、改擴建23所公辦學校,提供2.95萬個義務教育公辦學位。“去年惠城區政府還投資1500萬元對惠州市第一中學下埔校區(原惠州市第九中學)的硬件設備進行提升,同時引入惠州市第一中學的管理團隊。短短一年,學校的精神面貌和教育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劉俊華說,“十三五”期間,惠州教育得到很大提升。5年時間惠州學生考入本科院校的比例提升10個百分點,考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實現讓更多學子考上大學的目標。
迅速行動推進“雙減”政策落地
“國家出臺‘雙減’政策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去思考,學生擠出來的時間怎么利用?”劉俊華說,“雙減”并不是讓孩子毫無目的地把時間浪費掉,而是要在德、體、美、勞方面進行培養。
劉俊華介紹,為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市教育局迅速行動,針對惠州本地教育特色,制定了《惠州市教育系統落實“雙減”政策20條(試行)》,包括嚴禁減負降質、要求學校不得“過早上學、過早放學”、不得單純以分數和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等。
“雙減”后,學校在布置作業方面有什么變化?“我們目前主要是從政策和制度入手,嚴格規定作業的時間量,還要對質量進行把控。”劉俊華透露,目前惠州在部分學校試點校本作業,也就是老師針對自己的學生設計相應的作業,增強有效性。
考試次數和分數沒有必然聯系
有家長擔心孩子作業減少了,會不會變得不聰明?對此,劉俊華表示:“對孩子來說,分數并不是全部,把分數放在人生的長河中,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們應該用長遠的目光去看待小孩的成長,引導孩子培養好習慣。”
有家長表示,“雙減”后考試次數變少,會影響孩子以后中考嗎?“這些年我們對教學也有數據統計,是不是考試多,分數就一定高呢?沒有必然聯系。”劉俊華說,不管對老師還是學生來說,多考都具有一定負面作用。“考多了,孩子思想會狹隘,只關注分數,家長和學生也容易焦慮。”
劉俊華說,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協作。他分享了惠州市第一中學的“六個一工程”,即每個月閱讀一本好書、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好字、會一門樂器、有一項熱愛的體育運動、一年學會做一個拿手好菜。
選培訓機構注意“三要三不要”
節目中有聽眾咨詢如果在培訓機構交費后沒有上完的課能否退費,市教育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回復說,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要拿出雙方簽訂的合同查看有無相關退費的約定,有則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可電話咨詢市教育局相關科室,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會按照省有關培訓機構退費管理規定處理,如果市教育局介入后無法使家長滿意,也鼓勵家長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該負責人提醒,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證照齊全,“證”是指教育系統頒發的辦學許可證,“照”是指營業執照。另外,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要認真閱讀并簽署合同、要保留好票據;不要聽信培訓機構的一面之詞、不要一次性繳納過多費用、不要向無資質機構繳納費用。(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袁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