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惠州電臺)
為讓大家叫外賣更放心,惠州網絡外賣店也將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消費者可在線監控餐飲后廚。昨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宇浩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兩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
惠州市場監管部門按照投訴、舉報進行分類處置,近兩年來,全市共受理消費投訴69582宗、舉報29815宗,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23.18萬元。
陳宇浩介紹,從近兩年投訴商品、服務的情況看,數量排在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食品、家居用品、家用電器、服裝鞋帽和通訊產品。主要投訴內容為:食品質量、價格,保健食品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家居用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三無產品,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到位,承諾不兌現,三包政策不到位;家用電器(包括電視、空調、家用小電器、冰箱、熱水器)的質量、售后服務、不履行三包等問題;服裝鞋帽質量不合格、不履行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假冒商標、傍名牌產品等問題;通訊產品質量差、售后服務不到位、維修不及時等問題。消費者通過線上投訴和到部門投訴數量各占一半。
為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接下來市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推進“12315”市場監管熱線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12315”行政執法體系,實現訴求受理、平臺處理、數據分析、在線調解的“同級對接”工作機制。積極引導經營者入駐“12315”平臺,強化企業自律和行業自律,針對投訴問題較多的責任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政約談和行政指導。繼續完善“景區、企業、商場、超市、市場”消費維權服務站工作機制,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參與”的社會消費維權長效機制。
對消費者投訴較多餐飲店食品進行抽樣檢驗
外賣質量,事關健康。為此,市市場監管局聚焦線上平臺和線下餐飲店,采取“平臺自查、線上排查、線下整治”的工作機制,通過壓實主體責任、開展線上監測、組織專項檢查等舉措,全力保障網絡訂餐食品安全。
“從日常監管、產品監督抽檢和線上監測結果來看,我市近年來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整體情況相對平穩。”陳宇浩介紹,目前,我市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主要有“美團外賣”“餓了么”兩家。在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數量上,“美團外賣”約有13500家,“餓了么”約有8600家。
對于網絡外賣線上平臺方,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定期約談,重點對食品安全責任落實不嚴、存在嚴重風險隱患問題進行通報,督促外賣平臺加強信息公示。同時,采用線上抽樣方式,對網絡食品安全風險開展監測,并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網絡訂餐中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未按要求公示食品安全信息等問題進行排查。“今年將推動平臺和經營者規范經營,全市月訂單量8000單以上的網絡外賣店要率先建設‘互聯網+明廚亮灶’,消費者可實時查看商家后廚實景,實現食品清洗、加工、制作等過程在線看。”陳宇浩說。
對于網絡外賣線下餐飲店,開展線下現場監督檢查,對消費者投訴較多餐飲店的食品進行抽樣檢驗。去年,針對網絡餐飲我市共抽檢100批次,發現不合格20批次,均依法依規處理。
消費者一旦遇到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要保存好訂單信息和各項相關證據,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及時向轄區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同時,向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進行投訴并要求賠償。(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