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惠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正程做客FM100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有效應對災害事故突發事件,確保全市和諧穩定發展”這一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
李正程對全市應對防汛工作、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同時對臺風及地震等自然災害進行科普,及時回應了群眾關注的問題。
如何防御“龍舟水”?
今年5月10日至15日,我市出現入汛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累計雨量最大的強降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輪強降雨,動員全市上下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層層壓實責任、落實落細措施,全力做好強降雨防御工作。
強降雨剛過,“龍舟水”將至。李正程介紹,端午節前后,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雨,其成因十分復雜,主要與西南季風有關。為便于統計,氣象部門一般將每年5月21日(小滿前后)至6月20日(夏至前后)的降水稱為“龍舟水”。
李正程提醒,“龍舟水”期間要注意關注天氣預報,掌握暴雨最新消息;處于危舊房屋或低洼地勢住宅的群眾,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提防舊房屋倒塌傷人;遇到路面或涵洞積水過深時,應盡量繞行,同時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各級行業主管部門應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暴雨預警信號負責本行業“五停”措施落實。
特別提醒的是,當氣象部門發布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時,即為停課預警信號,廣大師生及家長應密切關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臺風來臨怎么辦?
據預測,今年影響我市的臺風有3至5個。李正程提醒,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有關準備工作,備好所需的食物、凈水、藥品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不要隨意外出,要將放置在陽臺上的花盆、雜物搬進室內,以免被大風刮落傷人;要停止一切高空及戶外危險作業,停止各種露天集體活動和室內大型集會;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從最大減到最小或靜止一段時間,然后會調轉風向并重新襲來,因此,轉移的民眾不要急于返回原住所,應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等臺風預警信號解除后再返回。
“臺風會帶來極端強降雨,引發洪水、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李正程提醒,當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被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若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救援,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發生地震如何應對?
發生地震災害群眾如何應對?李正程介紹了避震原則:一旦發生地震,要保持鎮靜,不要慌亂。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內,應及時逃往空曠地帶,小心墜物。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不要跳樓。
有利的避震空間包括: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比如墻根、內墻角、堅固的家具等);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比如衛生間、廚房等)。
正確的避震姿勢為: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額頭枕在大腿上,雙手保護頭部。如果有條件,可以用軟性物品護住頭部,濕毛巾捂住口鼻。(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陳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