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10時至12時,惠州電臺FM100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同時邀請市自然資源局、市國資委、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6家單位有關負責人一起做客直播間,就我市公共衛生廁所硬件建設和管理運行情況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
農貿市場公廁
升級改造加強常態化管理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政振表示,為提升惠州農貿市場的公廁管理水平,一方面,通過對農貿市場實施綜合治理升級改造,完善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硬件設施,健全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管理規范。如在公共廁所硬件建設方面,要求商超型農貿市場、建成區標準型農貿市場的公共廁所建設和衛生設施設置標準不得低于《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16)二類公廁標準。另一方面,在農貿市場完成改造升級后,將重點加強對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的常態化管理,列入市場監督日常檢查事項,壓實市場開辦(管理)方主體責任,確保市場公廁保潔到位、整潔美觀。
市國資委副主任歐陽可彬表示,今年開始市國資委下屬的40個農貿市場將進行全面改造,年內預計完成18個集貿市場的改造 ,市中心的8個農貿市場本月開工建設,計劃用3個月時間完成。
公園景區公廁
完成80多個廁所改造升級
公廁是城市文明的窗口。2018年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共改造升級公共廁所80多間,基本覆蓋市區重要節點公園和景區,實現惠州西湖和紅花湖景區內公共廁所污水排放基本全部截污處理的要求,對市區重要公園節點內公共衛生間品質提升和部分有條件的配置第三衛生間及母嬰室。
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副主任劉世通表示,接下來將加強對公廁的管理,明確公廁管理人員責任,制度上墻,嚴格做到定人、定崗、定責,有考核、有監督、有反饋,合理安排保潔人員工作時間,做到廁所保潔專人專崗。
公廁管理
網格化管理提升保潔質量
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副主任葉惠英介紹,目前,該中心所轄的58間公廁,引進專業廁所管理公司進行集中管理,同時納入環衛網格化管理,加大對市場化環衛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的監督考評力度,持續提升公廁保潔服務質量。
針對市民找廁所難的問題,目前市政公廁已全部錄入全國城市公廁云平臺小程序,同時將位置的基本信息錄入常用的地圖軟件(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接下來,將根據公廁布點規劃的要求,加快新建公廁建設,以滿足量化的需求。
市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何小婷介紹,根據《惠城區公共廁所布點規劃》,至2035年規劃惠城中心城區城市公共廁所857座,并且在規劃中心城區外圍的橫瀝鎮規劃城市公共廁所30座,蘆洲鎮規劃6座。
市城鄉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四級調研員張國華介紹,《惠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為我市城市環境衛生品質提升和規范化管理提供法制保障。《條例》強化共同參與理念,創設責任區管理制度,由責任人確定、責任區管理和法律責任三個基本要素構成,明確責任告知、責任爭議處理等程序。(記者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