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支持惠州建設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和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著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惠州該如何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8月28日上午,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有關負責人做客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圍繞“凝心聚力推動惠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互動,并對市民的疑問作出解答。
聚焦7個方面提出34條任務舉措
《意見》中,惠州被賦予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開放包容現代品質城市四大戰略定位,期望惠州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其總體框架怎么樣、具體有哪些內容、產業將如何發展,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意見》直接明確了我市產業發展和綠色轉型方向。其中,綠色、低碳、產業無疑是貫穿全文最閃亮的3個關鍵詞、高頻詞。”市發展和改革局總經濟師謝科峰介紹,《意見》共提到“產業”62次、“制造”17次,凸顯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的導向。具體從產業類型看,“石化”出現31次、“電子”出現14次。有中海油、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億緯鋰能、TCL、德賽等項目加持,當前惠州正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到2035年,兩大支柱產業躋身世界前列。
除了“綠色”“低碳”“產業”這些高頻詞之外,“協同”“協調”“合作”也出現很多次,并專設一小節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另外,“創新”相關字眼也貫穿始終。可以看到,惠州未來的發展不單要產業科技創新,還要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這些高頻詞釋放出強烈信號,那就是以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惠州未來的發展主旋律就是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謝科峰介紹,《意見》明確惠州未來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著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著力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融合化發展、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標桿、著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著力增強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聯動效應、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現代化城市等六大方面共21項發展重點。
《意見》出臺后,我市如何貫徹落實?謝科峰介紹,當前,市委、市政府謀劃制定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1+4+N”方案,量化了惠州2027年、2035年高質量發展目標和要求,細化明確了支柱產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目標任務,前瞻性謀劃了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傳統路徑依賴,聚焦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拓展經濟縱深、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等7個方面提出了34條任務舉措,把目標定位轉變為可操作的“施工圖”“路線圖”。
接下來,市發展和改革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做好統籌、強化考核、壓實責任,推動省支持文件和我市“1+4+N”方案實施,推動惠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
石化產業是惠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產業鏈較為完整、產業基礎較好、區位優勢較為顯著。這從《意見》賦予惠州“全球石化產業高地”的戰略定位就可以看出。
“我市既是廣東省發展石化產業的主戰場,也是挺起廣東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脊梁’。”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副局長陳永兵介紹,目前,惠州煉油、乙烯、芳烴、PTA產能分別占全省的25%、41%、50%、68%,在建乙烯產能320萬噸/年,擬建乙烯產能160萬噸/年,預計到2027年乙烯產能將占全省56%。
當前,惠州主要以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為依托,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以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殼牌惠州乙烯、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恒力石化(惠州)PTA等項目為龍頭,大力引進石化中下游產業項目,積極構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條,推進產業配套和產業延伸,提升園區配套建設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及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惠州該如何干?陳永兵介紹,在我市制定的“1+4+N”方案中,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編制了4個戰略定位子方案中的2個子方案,分別為《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實施方案》《惠州市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實施方案》。
其中,《惠州市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實施方案》提出了打造“全球石化產業高地”三個階段性發展目標,到2027年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7000億元,到2030年達1萬億元,到2035年達1.2萬億元,并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建成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全面建成國內知名的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
為此,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我市明確了碳二、碳三、碳四、芳烴、電子化學品產業鏈主攻方向,并根據石化下游產品產業鏈延伸方向,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電子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半導體材料、超高清視頻顯示材料。同時,進一步強化石化新材料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核電、抽水蓄能、海上風電、天然氣發電等多能互補綜合能源。
大項目是拉動產業發展提速擴容的關鍵。陳永兵介紹,接下來,該局將依托省、市協調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動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成投產,推動中海殼牌聚碳酸酯、中海油高碳醇及高端碳材料等項目落地建設。建立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全面梳理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不斷補充更新、動態調整,優化項目儲備庫,搶占產業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
此外,我市還在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根據《惠州市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實施方案》,到2027年,全市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99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全市能源總裝機的88%以上。
陳永兵介紹,到2027年我市規劃新建的清潔能源項目有太平嶺核電廠二期、三期項目,“華鯤一號”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惠州LNG接收站項目二期擴建工程,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熱電冷聯產項目等。
到2027年推動數字產業規模實現倍增
不只是石化產業,《意見》同樣為惠州加快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郭毅輝介紹,當前,我市印發實施了《惠州市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實施方案》,明確了2027年和2035年發展目標。其中,到2027年將推動數字產業規模實現倍增,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成為國內重要的數字產業基地。打造高端化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進一步夯實數字產業基礎;發展壯大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支撐產業轉型;持續推進“智改數轉”,賦能產業升級。
具體任務上,我市將累計推動超40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8000家工業企業上云用云。建成50個省級乃至國家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同時,加快推進新一代通信網絡、綠色智算中心等“新基建”,支撐和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產業與應用發展。
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離不開企業的參與。當前,隨著《意見》的落地,會釋放哪些利好信息來支持電子信息類企業在惠發展,是不少企業家關注的重點。
“希望通過落實上述實施方案,能夠培育出一批品牌影響力大、資源整合水平高、綜合競爭力強的‘鏈主’骨干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郭毅輝介紹,為加快培育“大優強”企業群,省、市工信部門加強政策聯動,已形成“支持工業企業上規模—支持工業企業擴產增效—鼓勵企業晉檔升級”相對完善的企業梯隊培育和提檔升級政策體系。
郭毅輝介紹,為進一步加大企業支持力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正抓緊制定數字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將重點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企業的發展壯大。
據悉,接下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賦予我市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的戰略定位,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支持制造業“智改數轉”,積極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顯示、5G及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能源電子、核心基礎電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據要素、人工智能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重點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數字產業體系建設,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智能化的“硬件”和“軟件”支撐。
記者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