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16萬水庫移民。市移民辦主任李舜添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介紹,我市共投入22億元房改資金,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庫移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來聽報道,
我市是全省水庫移民安置重點市之一。主要有1958年第一批遷入我市的新豐江水庫移民4萬多人,1970年遷入我市的楓樹壩水庫移民1萬人,1977年的市屬白盆珠水庫移民近3萬人,還有因國家三峽工程項目建設,在2000年和2002年遷入我市的三峽水庫移民1655人,加上縣屬水庫移民,共16萬2651人。分布在全市7個縣(區)65個鎮(街道)。
水庫移民為建設大局,背井離鄉。如何讓他們安居樂業,李舜添表示,2003年至2013年,包含移民自籌資金在內,我市共投入房改資金22.37億元,完成建房面積280.82萬平方米,解決了13.43萬人的住房問題,全面完成了大中型水庫移民安居工程建設任務。
我市還大力幫扶移民村組發展鄉村產業,通過建設城郊型鄉村產業、發展特色種養、實施光伏項目、建設旅游型休閑民宿等方式,增加移民收入。在移民村--博羅縣橫河鎮郭前村上良小組,我市為移民統一設計、統一建設了28套四層住房,并修建了村道、路燈、棧道等,如今村民與企業合作開發休閑民宿,每年每戶利用房屋出租就可增加收入約3萬元。李舜添:開展旅游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全市有300多戶移民開發家庭旅館,小農莊、農家樂、民宿等產業,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此外,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對2006年6月30號前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從2006年7月1號起再扶持20年,對2006年7月1號以后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從其完成搬遷之日起扶持20年。對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每人每年扶持600元。
如何幫助移民建立歸屬感并適應當地生活,李舜添表示,我們要通過改善居住條件,提升居住環境,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比如說就醫啊社會保障這些與當地群眾均等化無差異,來實現社會的重構,防止出現孤島化,另外我們還通過產業的扶持提升他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記者楊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