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號至5月1號是今年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依法防治職業病,切實關愛勞動者”。在宣傳周到來之際,市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張宏光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就“貫徹職業病防治法,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這一主題與廣大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我國,職業病分10大類132種,但引發職業病的有毒有害因素遠遠超過其種類數量。
據市職業病防治院近年來的調查發現,粉塵、有毒有害因素、噪聲已成為當前我市職業病危害的三大主要因素。張宏光在節目中表示惠州一些主要的行業,比如說寶石加工、爆破、開采這些都是帶粉塵的,噪聲因素在各個行業或多或少它很普遍,但是國家有限制,超過85分貝以后才算噪聲崗位,有毒有害因素,從我們院最近幾年的統計來講,惠州市有毒有害物包括溶劑這一類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你比如說惠東的制鞋產生的乙二酮乙烷,化學毒素。
近年來,惠州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止意識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行業間不平衡,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中小企業是職業病的高發區。張宏光表示,中小企業從業環境較差,且法治意識淡薄,長期忽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導致職業病的發生。很多中小企業對勞動法的執行力度不夠,員工有些毒素是可以通過一定時間排泄掉的,那他長期加班,為了利潤,那么工人無休止加班,打個比方,一二類乙烷的問題,那它在體內的半衰期就7個小時,可以衰竭掉的,那么因為工人長期的加班,累積衰竭不掉,加上通風不好,積壓體內長時間得不到,那肯定會導致這方面的中毒。
張宏光介紹,當前我市職業病的發現主要通過職業健康體檢這一渠道,這反映了勞動者職業病防治意識的薄弱。張宏光指出,遠離職業病的困擾和危害,除了企業要強化責任外,勞動者也應對職業病的預防、發生、危害、治療有全面的了解。
張宏光說,一旦勞動者因長期在存在危害因素的環境中就業而感到身體不適,均可到我市唯一的職業病診斷權威機構--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具有法律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將是勞動者進行維權的重要依據。記者周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