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改造市區交通誘導屏、增設電動車等待區、實施人像抓拍技術……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蔡小荊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透露,今年市公安交警部門將通過加大智慧交通建設,進一步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汽車保有量45.5萬輛,2018年底增長到119萬輛,全市汽車保有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市區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不斷凸顯。高德地圖統計數據顯示,惠州擁堵指數在全國城市排在30多名。
面對日益嚴峻的交通擁堵問題,市公安交警支隊不斷探索治理擁堵舉措,從2016年起,先后在市區鵝嶺立交三層、濱江西路以及合生大橋三條路段設置潮汐車道;在市區劃設50多條單行線……通過市區395處道路改造,滿足更多車輛通行需求,緩解部分道路交通擁堵問題。
智慧交通建設方面,從去年起,市區安裝了40多塊交通誘導屏,讓更多車主在行駛過程中預判道路通行情況,提前選擇行駛路線。蔡小荊介紹,將進一步升級改造該系統。我們現在也正在做一些調研,爭取改進系統,用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這些手段,同時學習廣州、深圳等先進城市的做法,將來會有更多的技術用到城市緩堵這方面上。
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在惠州市區行駛的摩托車、電動車已超20萬輛,每天因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導致的交通事故就有100多宗。為加強非機動車管理,去年底,市交警部門在市區29個有條件的路口設置電動車等候區,使電動車和機動車分開等候,規范路口行車秩序。蔡小荊介紹,今后還將增設40個電動車等候區。在現有路面情況下很多道路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這樣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交警的管理、宣傳教育以及處罰的手段,讓更多的電動車靠邊行駛,在有非機動車道的路面讓他們走非機動車道。所以我們也經常和住建、公用事業部門溝通,建議他們新的道路建設時最好讓非機動車有獨立的行駛空間。
同時,為加大對交通違法者的約束力度,我市計劃實施人像抓拍識別技術,在部分路段對交通違法者進行抓拍和人像識別,記錄違法行為,并與征信系統掛鉤。
隆生大橋及附屬道路主線即將于本周五通車。蔡小荊表示,市區道路擁堵問題將進一步緩解。隆生大橋通車以后,馬上可以預見的是東江大橋兩端早晚高峰擁堵情況應該會消失,一旦過橋的問題解決了,那么周邊道路的擁堵都會減輕。隨著這些道路的完善,"過江難"的問題都會得到緩解,甚至不排除兩到三年之內惠州的擁堵指數在現有基礎上會下降。
記者卓暎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