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是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大義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表示,今年,我市將重點剿滅全市57條劣Ⅴ類河涌,確保2019年底全市河涌水質明顯改善,直排七大水系108條支流河涌80%水質達到或優于Ⅴ類。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月-10月,惠州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66.7%。惠州水環境資源豐富,按照水質功能可分為飲用水源、七大流域、主要湖庫水庫、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域五類。其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主要湖庫水庫和近岸海域水域水質總體優良穩定。但仍有部分河流沒有達到水質功能目標。李大義介紹:目前來講,短板就是淡水河、博羅沙河、潼湖水三個斷面的水質較差。還有兩條入海河流--淡澳河、吉隆河,沒有達到功能區的水質要求。主要的污染物是氨氮,主要的污染還是來源于生活型的污染。
今年4月,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2019年惠州市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2019年全市國考省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7.8%,淡水河紫溪斷面、潼湖水赤崗村斷面水質達到Ⅴ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標準值分為五類,不同功能類別分別執行相應類別的標準值。其中Ⅲ類以上地表水可作為飲用水源,Ⅴ類地表水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劣Ⅴ類水體是指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
目前,惠州共有57條劣Ⅴ類河涌。今年以來,沙河13條劣Ⅴ類支流有7條已動工整治,淡水河16條支流有12條動工整治,潼湖水7條支流全部動工整治。李大義表示,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正在有序推進當中。今年的目標是80%以上的劣Ⅴ類水體要消滅。特別是淡水河流域、潼湖流域以及沙河流域,必須要全部消滅。措施很多,包括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生態補水、嚴格執法等,這些手段都必須嚴格去做,就是要采取非常的手段,平穩治污。
記者卓暎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