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群眾反映的科技館展品、展項老化、損壞,不夠豐富等問題,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羅金星上午做客惠州電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表示,將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加大展館內容的更新和維護,為青少年朋友和廣大市民創造更好的科技體驗。
2009年國慶前夕開館至今,惠州科技館已走過將近10個年頭,是廣大惠州群眾,學習科學知識、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2018年,惠州科技館接待游客36萬人次。
十年間,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惠州科技館的展品、展項維修更新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羅金星表示,市科協已加強日常管理,及時對展品、展項進行維護,也加強了對游客操作的指導,避免因使用不當造成展品損壞。
事實上,從2012年以來,市科協已爭取中央專項補助資金1800多萬元用于更新展品、展項。目前,已報廢了老舊展項90多件。今年,還有10多件展項正計劃報廢,還將引進120多件新展品。
為提升場館的科普性、互動性、參與性和趣味性,在2017年升級改造兒童互動VR展區的基礎上,市科技館去年引進了"信息存儲的媒介"、"誰在夜里不睡覺"28項新展品。今年,該館計劃把"能源石化"展廳改造升級為"生命科學"展廳,并引進"我的健康我作主"等8個展項。這些展項基本都將通過多媒體和機電互動的方式,向市民普及健康知識。
今年,市科協計劃舉辦不少于30場的主題科普活動,包括"瘋狂實驗室-科學小實驗"、"科幻畫比賽"、"天文科學知識課堂"等。
作為一種新的科普模式,"科普游自由行"活動自去年10月在我市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了4期16場活動,吸引了800人參與,成為我市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新途徑。
如今,市民只要登錄市科協網站或關注科協微信公眾號查閱"惠州科普游自由行"活動指南,參加科普知識答題,就有機會參與"科普游自由行",到企業、田間地頭現場了解科普知識。
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羅金星介紹,我市是全省已開展"科普游自由行"的三個地市之一,截至目前,共有歐美城、永記生態園、亞維濃生態園、四季綠等四家合作單位。按每月一次的舉辦頻次,活動開展以來已舉辦四期16場,共有近800人參加。
市民賴先生建議市科協充實"科普游自由行"活動內容,讓科普游發揮更大的作用。羅金星回應稱:因為科普自由行,也是我們去年剛剛推出來的,也是我們科協的一個探索。我想下來,我們還要組織調研,對賴先生提出的,對下來的科普行內容怎么充實、形式是不是多種多樣。然后,把這個科普自由行的活動,做得更加充實、更加得到認可。
除了"科普游自由行",2018年全市共開展科普活動100多場,參與人數約3萬多人次。此外,科普大篷車深入社區、學校和偏遠農村,去年全年布展120多個工作日,發揮了"流動科技館"的作用。去年,市科協還邀請了8名中科院老科學家來惠作了62場科普報告會,受眾學生、干部群眾達2.16萬人。
記者林嘉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