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委全會提出用十年時間把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對標一流城市的管理,我市目前缺什么,如何去彌補短板?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陳宇浩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表示,建設一流城市除了需要一流的規劃和建設,還需要一流的城市管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中最大的短板是缺少精細化管理,今后我市精細化管理的核心主要以鄉鎮(街道辦)這樣的基層政府為主。
昨天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透露,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8.52%,2011年第一次實現了城市人口超越了農村人口。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陳宇浩介紹,按照經濟學家的預測,城鎮化進程到50%以上,它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將來的城鎮化率將達到70%到80%,意味著未來城市管理工作任務會越來越繁重。
2015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化工作會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陳宇浩表示,這也是我市城市管理的方向和要求。目前我市還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就城市化進程來說,我市目前的土地開發強度只有10%到20%之間,建設周期較長,與對標的一流城市香港、廣州、深圳來說,它們的城市建設基本上趨于飽和,城市管理是它們的主要任務,在即將出臺的大灣區總體發展規劃下,我市如何與一流城市的管理實現無縫對接,或者同步推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從管理理念上和管理的細節上,都要跟上去,惠州對標一流城市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建設過程能否實現像一流城市的水準去建設,第二,我們的管理能不能同步跟上去,要匹配,現在一流城市管理在精細化上做的非常好,惠州最大的短板就是在精細化這塊沒有取得很好的突破。
如何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陳宇浩表示,城市管理既要大街大道這樣的面子又要內街小巷這樣的里子,他們的核心理念是人民城市是為人民,人民城市更需要人民來管理,積極倡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讓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城市管理。
在這一理念之下,我市精細化管理的核心以鄉鎮街道辦為主。此前,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已經在惠城區河南岸街道辦進行了試點,將數字城管這一城市管理平臺和惠城區政法委的綜治維穩網格以及園林、公用事業、環衛、公安等管理網格重合在一起,將原來參與城市管理的這些部門的300多名工作人員融入到這個網格里。今年1到10月,這個管理平臺接到市民網上或者電話投訴1.3萬多件,僅河南岸片區就有4800多宗,通過網格融合,基層村(居)委會就自己主動解決了轄區問題3200多宗,占總投訴的65%以上,河南岸街道辦解決了1100多宗投訴,占23%。
陳宇浩表示,這意味著85%以上的市民投訴是可以通過基層得到及時處理的。我們打造精細化管理模式就是按照鎮街為主,多網融合,多個部門的網格要融為一體,要協商共治,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最后要靠科技來支撐,科技發展可以為我們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
陳宇浩介紹,國內發達城市已通過基層組織來管理城市,尤其是北京市推出的"村委吹哨,部門響應"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市學習。
(劉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