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惠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賴蓉上午(24)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透露,目前我市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向好,2017年,食品產品內在質量合格率提升到98.24%,幾年來沒有發生大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
去年,全市共立案查處食品藥品違法違規案件1127件,罰沒款總額達518.2萬元,搗毀地下"黑窩點"5個,移送公安案件34起,協助逮捕犯罪嫌疑人39名。
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方面,去年,市食藥監部門在全市總計200家農貿市場、超市開展了各類食用農產品50萬批次快檢,總合格率達99.6%,處理不合格產品7844.5公斤。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5%即1萬2949家餐飲單位實施了食品加工過程可視的"明廚亮灶",讓群眾放心用餐。
黃酒、土榨花生油、豆腐、梅菜。。。這些小作坊生產出的食品雖然衛生條件和食品安全存在隱患,但卻被很多家庭鐘愛。為降低類似小作坊食品安全風險,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計劃探索小作坊、小攤販生產經營集中管理。
我市具有悠久的美食文化,如惠州梅菜、東江糯米酒、酥醪菜、龍門米餅、高潭明姜等食品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但長期以來,受制于產量、設備、技藝的傳承等原因,大多傳統特色食品都以小作坊的形式生產加工,衛生條件和食品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
為加強監管,2015年以來,我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確哪些食品小作坊可以加工,哪些食品不可以加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賴蓉:我們這個目錄是禁止生產的目錄,禁止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哪些禁止的?比如高風險的產品,乳制品、罐頭食品我們就禁止生產,但是我們經常用的惠州梅菜、酥醪菜、東江糯米酒等傳統產品就可以,所以我們制定這個目錄也是個負面清單,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允許的。
結合小作坊加工實際,我市將小作坊生產的白酒、黃酒、土榨花生油、豆腐、梅菜等與廣大群眾息息相關的食品納入重點監管品種,增加抽檢頻次。去年,我市共抽檢食品小作坊產品143批次,合格137批次,合格率維持在95%以上。
此外,我市還開發了惠州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系統,實時掌握我市食品小作坊和攤販的登記數量、分布情況、加工(經營)的食品類別,便于查詢、統計、記錄日常監管和抽檢信息、建立誠信檔案,實現了市、縣、鎮三級監管資源實時共享。據統計,目前全市規范提高并依法登記的食品小作坊共363家,取締不符合生產加工條件的小作坊20家。
土榨花生油是惠州市民較為喜愛的傳統食品,一般都由小作坊生產。市食藥監局食品生產科負責人韓建帆提醒,土榨花生油屬于毛油,受制于小作坊簡陋的生產工藝,無法進行過濾、吸附、精煉等加工處理過程,存在安全隱患,土榨油最大的風險有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對人體的肝臟影響時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建議我們去買那些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商超里面的油,但是老百姓有需求就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我們也通過把它納入登記,進行抽檢,不合格的我就處罰你,這幾年處罰了很多,取締的也不少,抓到一個至少都罰他一萬。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賴蓉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探索推動"兩小"即小作坊、小攤販生產經營集中管理,在每個縣(區)劃定一到兩個專屬區域,將全部或大部分小作坊、小攤販集中起來,在專屬區域進行生產經營,統一規范、統一監管,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和食品安全隱患,促進"兩小"行業安全生產。
網絡訂餐如今越來越普遍,其衛生安全與否備受消費者關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賴蓉表示,通過大半年的整治,我市網絡訂餐發展整體平穩向好,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目前在我市開展網絡訂餐業務的第三方平臺主要有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注冊的外賣商家有5300多家。賴蓉介紹,市食藥監局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嚴格把關,進行實名登記,確保入網商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對入網餐飲單位提交的相關資質證明嚴格審查,禁止無證照、借用、冒用證照、超范圍經營的餐飲單位入網經營。但在檢查中依然發現,一些外賣商家存在超范圍經營、證照過期等情況,我們惠州也有一些情況會出現,比方有一些線上標明的很清楚,圖片也很漂亮的這種產品單位,但是我們一檢查就沒有,就是線上線下不一致,也有一些是餐飲單位有營業執照,但沒有餐飲許可證,就只有照沒有證,還有照也過期了,還有的沒有按照你的范圍,他的業態里是有經營范圍的,比如可以做熱菜,不可以做冷菜,還存在這種超范圍經營的。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市食藥監局要求三大外賣平臺首先進行自查,對已入網餐飲單位的信息重新進行審查。通過開展自查,三大訂餐平臺先后共下線網絡訂餐單位1000多家。
與此同時,市食藥監部門開展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以學校周邊、商務集中區、城中村等為重點區域,重點打擊未開展實名登記和資質審查、無證從事餐飲服務和其他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去年11月至今,共檢查網絡訂餐服務單位2148家次,立案查處7宗,責令整改66家,引導辦證35家。
除了生產環節,配送環節也可能受到污染。第三方平臺我們還要求他有配送責任,你雖然有資質但是配送過程中不能出現有任何污染的,或者短缺的,在配送貯存過程中對他送餐的容器、包裝這些要嚴格的要求,要清潔、密封、完好,這也是第三方的職責。
賴蓉提醒,如果發現自己訂的餐有問題,消費者可以撥打12331、12345進行投訴舉報,相關部門將及時核查,一旦發現有違法行為的,將依法進行查處,并督促訂餐平臺下線餐館。
記者楊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