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不斷簡政放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企業開辦環節實現便利化、信息化。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市個體私營企業黨委專職副書記葉伯暉上午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表示,得益于不斷便利化的開辦企業服務,全市市場主體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6.1萬家,增長15.2%,相當于每個月全市平均新增1萬家市場主體。
市民一:聽說開辦企業越來越快了,我就想問一下,我想開辦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就是不知道要辦哪些手續、需要多少天;
市民二:我是一名私營公司的老板,原先公司名是以"惠州"開頭的,現在想改成以"廣東省"開頭,這要怎么辦理?
隨著開辦企業環節的不斷便利化,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經過多年改革推進,目前,我市企業開辦環節壓縮至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公章、申領發票3個環節,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平均3個工作日以內。
今年2月底起,我市全面推開冠省名稱權限調整,冠省名稱權限下放至企業所在地的登記機關,實現名稱申報網上"秒批"。
今年4月,我市全面取消銀行賬戶開戶許可,開戶許可取消后,企業可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賬戶開立并實現即開即付功能。
今年6月,仲愷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企業開辦全流程套餐服務,在材料齊全的前提下,企業到該區設立公司只需要1天時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便利營商促進科科長張萍介紹:仲愷高新區率先推出由行政服務中心提供的一個貼身服務。有需要的企業可以提前預約,行政中心會貼身跟蹤服務,可以達到當天辦結。這是最快的一個速度。
得益于不斷優化的開辦企業服務,我市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6.1萬家,增長15.2%。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市個體私營企業黨委專職副書記葉伯暉: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市場主體6萬多戶,也就是說全市一個月新增了一萬戶的市場主體,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月有一萬個人做了老板。開辦企業便利化為市場主體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基礎,也夯實了惠州經濟發展的基礎。
新增6.1萬戶市場主體中,內資(私營)企業有18677戶;同比增長45.13%。這些新增的內資(私營)企業排名前五位的分別為: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以及建筑業。葉伯暉:比較可喜的是,我們新增的私營企業,科研和技術服務類的企業將近2500戶,排在新增私營企業的第二位。這說明了我市企業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
但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內資(非私營)企業838戶,同比下降20.94%;外資企業383戶,同比下降75.16%。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分析,可能受港珠澳大橋通車爆發式注冊熱潮退卻、粵港兩地車牌政策收緊因素影響以及國家經濟層面影響,外資企業和內資(非私營)企業新增量較去年同期呈現較大幅度下降。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實有市場主體60萬4340戶。今后,我市將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全面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化程度。
記者卓暎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