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項目為城市發展賦能,審批制度的改革優化為項目建設注入新動力。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商紅新上午(7號)做客惠州電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透露,截至當前,全市已有2900多宗建設項目受益于審批制度改革,不同程度實現動工建設提速。
2019年,惠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展開。我市率先對24項技術審查實施告知承諾制、35項行政審批實施容缺承諾制,有效解決了項目業主因申報材料不齊備而無法推進前期工作的難題。得益于這些改革。市生態環境園一期項目等眾多項目,只用1天就辦理了施工許可證。
截至目前,我市按承諾制模式辦理項目審批業務2700余宗,項目審批進一步提速、提質、提效。
這是惠州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精簡和改革優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伴隨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進程,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機制持續優化,在住建部門不斷深化改革的同時,發改、自然資源、工信、交通等多部門的協調審批服務機制也得到強化,全市正逐步實現各類審批事項的全流程覆蓋。
工程規劃許審批是眾多工程項目審批中較為復雜、耗時較長的環節,是審批制度改革的"硬骨頭"。
為此,我市出臺了《惠州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類)設計方案編制辦法(試行)》等九個建筑類規劃審批系列文件,對規劃方案審查、許可、驗線、核實全過程管控。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商紅新說,這項改革在住建、自然資源部門之間形成了協調審批服務機制,推進了規劃許可標準化,實現了審批、管理、操作的標準化,有效解決了規劃方案與深化方案之間銜接問題,提高了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商紅新:目前,已有30余個新項目按工改審批制度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包括個別項目辦理工程建設許可階段審批時間只用了4個工作日(不含批前公示時間)。與改革前相比,審批時間大幅縮短,也遠比15個工作日的改革目標快。
在服務工業園區項目建設方面,我市制定印發了《惠州市推動工業園區項目快速落地實施方案》,提出從前期項目準入,到審批流程提速,提供一站式服務,強化落實首問責任制等12條措施,推動工業園區快速落地、快速開工建設。
除了工業產業項目,普通的商住建設項目也實現了"拿地即動工"。根據《關于優化實施建筑工程項目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工程施工報建的通知》,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實施分段辦理施工許可,以承諾制方式先行辦理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工程施工許可,使得企業規劃報建深化過程不影響企業挖基坑等基礎施工。
銀山科技LED光學膜片工業設計項目土地摘牌當天即動工建設,敏榮投資項目土地摘牌即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節省報建時間45天;惠州光弘科技三期項目開工建設比預期提前44個工作日……
隨著"減放并轉調諾"等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以及全市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的建成,惠州城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的一些"堵點和難點"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和疏通,工程項目建設迎來了大提速和大發展。商紅新:目前,全市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65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55個工作日以內,審批管理系統累計審批事項7500余項,涉及建設項目2900余個,進一步優化了我市的營商環境。
今年,惠州項目建設將在審批制度改革的縱深推進中繼續提速。商紅新說:一是創新改革舉措,比如將人防建設工程設計要點(人防規劃設計部分)、人防許可與規劃許可、規劃方案審查合并成一個業務類型辦理,不單獨出具人防設計要點或人防規劃條件。二是根據全省"一網通辦"要求,進一步升級完善審批管理系統,提高使用率。三是加大區域評估、聯合驗收、聯合測繪等主要改革措施推行力度,確保落實到位。四是根據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我們將繼續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其中帶方案和簡易工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在25個工作日內。
記者周惠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