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檔案館館長、惠州市地方志辦主任黃敏今天做客我臺《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表示,近年來,市檔案館堅持"廣來源、嚴入口、控質量",持續優化結構和推動數字轉化,不斷豐富完善檔案資源體系,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檔案查閱利用服務。
惠州市檔案館成立于1963年7月,其前身為惠陽地區檔案館,1988年2月設地級市后,改為惠州市檔案館。2019年機構改革后,地方志辦合并到市檔案館,加掛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牌子。
目前,市檔案館館藏檔案408個全宗約25.5萬卷,種類有文書檔案、專門檔案、聲像檔案、電子檔案、實物檔案、名人檔案、退市企業檔案等,資料2.2萬冊,時間跨度從光緒八年(1882年)至2020年。館藏還有廣東省通志、各縣縣志、年鑒資料等。同時,今年6月還初步建成投入使用方志室,陳展4418冊(卷),庫房庫存約4000冊(卷),充分展現惠州歷史文化、山水風貌。
自2012年開始實施"城市記憶"工程以來,市檔案館先后從中國第一、第二歷史檔案館收集明清時期、民國時期惠州歷史檔案4000多件270多萬字,填補了我館明清、民國時期檔案的空白。黃敏表示,檔案資源建設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基礎,該工程的實施,有效填補了惠州部分空缺的館藏檔案。黃敏:我們還編輯出版城市記憶系列叢書,推出"惠州城市記憶"大型電視系列報道40集。從佛山市檔案館收集惠州劃歸佛山專區時期形成的400多件檔案復制件,實現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館藏檔案無斷層。
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檔案查閱利用服務,市檔案館加快了檔案開放進程,及時公布開放檔案目錄,目前已全部完成16.23萬件文書檔案開放初審工作。同時,科學規劃、分步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于2020年建成了數字檔案館,現已建成700萬頁全文檔案數據庫,160多萬條目錄數據庫。
在數字檔案館中,依托大數據和智能檢索等信息技術,市檔案館建設了電子查閱系統,通過對大量的開放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市民自助查閱開放檔案目錄、現行文件、資料目錄、惠州年鑒、惠州日報、中國檔案報(1995-2017年)、惠州新聞等檔案資料。黃敏:這個項目自7月份投入使用以來,改變以往那種人工調檔、手工查詢的落后方式,用戶可利用系統進行檔案目錄自助查詢,讓人民群眾查閱利用檔案更加便利、更加快捷。
利用館藏資源,市檔案館還通過各種宣傳展覽活動,充分發揮檔案教育的功能。館內目前有固定圖片展3個,配合黨史學習教育,還在9月3號承辦了"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主題檔案文獻展,為期1個月。黃敏:我們檔案館所有展覽都是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但是現在疫情,所以我們是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的一些像大型主題、大型文獻展,只接受一些單位的預約,個人我們現在暫時不接受。
記者 吳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