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4月19日上午,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邀請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合作聯社、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市公路事務中心等4個單位有關負責人做客直播室,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推城鄉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與聽眾進行交流互動。
端牢飯碗
采取六項措施確保糧食安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2022年,我市超額完成省下達糧食播種面積169.8萬畝、大豆播種面積1.97萬畝和糧食產量61.51萬噸的目標任務,2次受到省通報表揚。
“今年我市將采取六項措施確保糧食安全。”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鄉村振興局常務副局長朱燕含介紹,我市將嚴格抓好糧食生產,落實黨政同責;落實各項惠農強農補貼政策;全力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撂荒耕地整治;推進糧食生產產業化、機械化;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和適用技術;強化農資保供穩價等。今年全市將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69.8萬畝、糧食總產量61.51萬噸,完成大豆播種面積2萬畝、油料播種面積25.78萬畝的生產任務。
化肥、農藥等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的穩定供應,特別是農資的質量和價格,將直接影響到全市糧食安全的保障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市供銷合作聯社黨組成員、副主任藍新奎介紹,為確保今年的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市供銷社堅持“淡儲旺供、穩定市場、平抑價格、讓利農民”的理念,緊扣春耕備耕關鍵環節,全力以赴抓好化肥、農藥等農資保供穩價工作。
據統計,春耕期間,全市供銷系統化肥可調度供應約7萬噸、農藥可調度供應約2千噸、農膜可調度供應約1千噸,約占我市春耕生產農資需求的95%,基本能滿足春耕生產需求。同時為避免出現春耕期間主要農資品種價格快速上漲、市場供應大幅波動,市供銷社通過落實農資儲備與貨源保供,在2022~2023年度農資儲備15000噸任務的基礎上,統籌各縣(區)供銷社及農資企業自主落實化肥儲備近2萬噸、農藥儲備近2千噸,防止農資供應斷檔、貨源脫銷。
今年春耕以來,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組織編寫發放了春耕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并搶抓農時、深入一線,扎實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我們創建了糧食安全農技先鋒崗,市、縣、鎮300多名農技黨員集中上崗,深入田間地頭加強良種良法良機的推廣,開展農情調查和病蟲監測等,為春耕春種保駕護航。”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陳錦良介紹,接下來還將充分運用糧食安全農技先鋒崗的工作機制,加強苗情、蟲情、墑情和農情調查,全面掌握水稻等糧食作物生長情況,及時指導農民采取有效技術措施,為早造糧食豐收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百千萬工程
聚焦三個方面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惠州市關于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施方案》近期出臺。“我們加強系統謀劃,已牽頭制定《2023年惠州市‘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專班重點工作要點》,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朱燕含介紹,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是鄉村振興專班牽頭單位,將聚焦三個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人居環境整治,“清單化”推進鞏固優化,持續提升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力爭年內全市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二是聚焦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確保年內義務教育標準化、村衛生站規范化全覆蓋,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不低于55%。三是聚焦鄉村產業,實施鄉村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形成“1+N”產業發展政策體系,構建國家、省、市產業平臺梯次發展格局等,把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們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主動融入全市‘三農’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努力為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陳錦良介紹,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將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更多農民用好品種、好技術、好農機種出好糧食,獲得好收成。深入推進農技服務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我們近年加大美麗農村路建設,通過高標準開展‘最美農村路’推選活動支持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市公路事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周曉介紹,“四好農村路”不單單是保障通行的交通設施,還可以串聯起沿線產業園、紅色文化、人文旅游、生態康養等產業,盤活鄉村資源,帶動一系列路衍經濟,不斷助力我市“百千萬工程”建設。接下來到“十四五”末,每年將評選10條“最美農村路”,打造一批“可學習觀摩、可復制借鑒、可示范引領”的美麗農村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力量。
基礎支撐
打造“數字供銷”,建好管好“幸福路”
近年農產品電商愈發火熱,農民受益不少,我市如何發展好農村電商,讓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藍新奎介紹,2022年,市供銷社緊抓數字化、信息化機遇,加快推進“數字供銷”試點建設,依托省數字供銷云平臺,加快打造涵蓋市縣鎮村四級的數字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目前平臺已開發出框架,包括信息互通系統、農資交易系統、電商交易系統、金融信貸系統等四個模塊,現在正在對接銀行整理設計相關業務端口,做好了相關模塊的接入,預計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我市數字供銷主要通過自主研發創建網上商城,整合供銷社系統完整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為農民解決買難賣難問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農村公路怎樣建好、管好受到網友關注。市公路事務中心統計,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11268公里,全市所有鄉鎮全部實現通雙車道三級以上公路,1043個行政村、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實現通四級以上路面硬化路,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通達補充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先行引領和服務支撐作用。”周曉介紹,今年我市計劃實施單改雙214公里、路網連接88公里、安防工程253公里、美麗農村路151公里、危橋改造30座。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順利推進中。同時,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是加強農村公路管理的重要抓手,我市將通過壓實縣、鎮、村三級一把手責任,把農村公路管好。
記者劉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