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索 引 號: 007187648/2017-06392
分  類:
發布機構: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17-09-17
名  稱: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標準化戰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  號: 惠府〔2017〕132號
發布日期: 2017-09-17
主 題 詞:

 

 

 

惠府〔2017132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標準化戰略工作實施方案》業經十二屆29次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質監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

2017916





惠州市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標準化

戰略工作實施方案

 

標準是經濟社會有序發展的技術支撐,是政府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為貫徹國務院、廣東省政府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精神,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廣東先進標準體系建設的意見》(粵府〔2016127號)、《惠州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十三五規劃》(惠府函〔2016505號),全面深化我市標準化工作改革,推進惠州市實施標準化戰略,提升標準化對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和引領力,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為統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優化標準化管理體制,改善標準供給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加快先進標準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推動我市標準體系保持先進水平,為我市建設成為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目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二)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標準化改革創新取得突出成效,建立適應惠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惠州特色、國內先進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和標準體系,惠州標準的有效性、先進性、適用性明顯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競爭力提升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標準化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基本建立統一協調、運行高效,政府、市場與社會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基本建立政府主導制定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供給體系,基本建立政府領導統籌、標準化主管部門綜合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

——先進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核心技術指標先進、對產業發展引領帶動作用突出的先進標準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各個領域的覆蓋率明顯提高,不同層級、不同類別標準之間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制修訂的標準數量明顯增加,在技術發展快、市場創新活躍的領域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標準聯盟(團體)。十三五時期,全市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省地方標準累計達100項以上,新制定重要指標高于國際、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團體(聯盟)標準累計達1200項以上。

——標準化基礎更加堅實。標準化技術機構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管理更加規范。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社會團體、檢驗檢測技術機構等在標準化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標準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標準化人才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到2020年,落戶我市的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TCSCWG5個以上,完成標準化人才培訓2000人次以上。

——標準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標準化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服務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文化發展和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科技、知識產權、管理創新和標準化協同發展,科技成果的標準轉化率持續提高。標準對質量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充分顯現,新創建國家和省級標準化示范試區(點)10個以上,力爭建成國家或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1~2個。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創新。

1. 推進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積極爭取承擔國家和省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統籌規劃我市試點示范項目布局,廣泛應用試點成果。在涉及人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落實安全工作需要的領域組織參與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

2. 改革企業標準備案制度。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際、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先進企業標準。按照國家總體部署和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質監〔201677號)精神,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放開搞活企業標準,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鼓勵標準化服務機構對企業公開的標準開展比對和評價,強化社會監督。

3. 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各有關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本行業強制性標準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以及推薦性標準的推廣實施;市政府標準化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標準實施的監督和統籌協調。標準化技術機構和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標準的實施和監督提供技術支持。積極運用信息化和標準效果評價等手段進行標準實施情況監督。加大對違反強制性標準行為的執法力度,將企業執行標準情況納入信用記錄,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聯動機制,將不按標準組織生產經營的企業納入異常經營名錄。

(二)加快先進標準體系建設。

1. 積極對接全省先進標準體系規劃建設,統籌規劃我市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各有關部門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積極參與省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的研究、制定、發布和推動實施。

2. 推進創新成果向標準轉化。充分發揮標準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過程中的橋梁作用,健全協同創新工作機制,在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與器件、云計算與大數據管理技術、LED照明、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電池及汽車配件、移動通訊終端等領域,推動企業實施科技創新與標準化三同步(科研與標準研究同步,科技成果轉化與標準制定同步,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標準實施同步)。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形成技術標準,推動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形成專利與標準結合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及時跟蹤研究全球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趨勢,規劃未來產業標準體系,引領產業高端發展。

3. 提升標準體系先進性。重點推動我市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制定一批搶占行業制高點的國際、國家、行業和廣東省地方標準。重點研制需統一技術和管理,體現區域特色和亮點,符合惠州實際的地方標準。鼓勵制定關鍵指標先進的企業標準,推動企業普遍制定關鍵指標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省地方標準的內控標準,提升標準實施的先進性。

4. 培育發展標準聯盟(團體)組織。鼓勵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成立標準聯盟(團體)組織,研究制定規范標準聯盟(團體)運作的規定,加強對標準聯盟(團體)的培育和扶持,使標準聯盟(團體)成為促進服務產業發展、保障質量底線、搶占標準高地、共享技術創新的平臺。按照標準引領技術改造做強產業模式,制定一批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聯盟(團體)標準,引導我市聯盟(團體)標準逐步上升為省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引導企業將自主核心專利融入聯盟(團體)標準,形成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商業模式,實現自主創新價值最大化。

5. 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工作。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與防控,進一步加強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技術機構建設,建立覆蓋全市、資源共享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與應對信息平臺,在重點行業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信息系統并使之與國家協調機制相適應。建立公平貿易工作站,幫助出口企業及時掌握相關產品在進口國的技術法規及合格評定程序最新動向,更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加強企業信息平臺和快速反應機制建設,確保各類信息暢通,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快速應對機制,保障我市企業合法合理利益,助推我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

(三)夯實標準化工作基礎。

1. 加強標準化技術機構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承擔國家和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和國外標準研究機構相關職能,加強重點領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申報建設。加強對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日常運行的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技術服務和支撐能力。

2. 加快發展標準化專業服務業。完善我市技術標準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標準化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大力發展以市場供給為主的標準研究、標準規劃、標準編寫、標準實施、標準比對、標準評價及認證等方面的標準化服務,培育發展標準事務所等標準化服務第三方機構。加強中小微創新型企業的全過程標準服務,圍繞創新創業標準需求,為可實現產業化的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專業標準化服務。

3. 加強組織機構代碼和物品編碼工作。積極參與省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庫的建設,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構建以組織機構代碼為主體標識碼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體系。加強物品編碼新技術研發,加快商品條碼在實體貿易、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醫療、質量安全追溯等領域的應用。搭建以物品編碼為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全面推進商品條碼在食用農產品、食品、食品相關產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等重點領域追溯體系的應用,實現企業信息、產品信息與交易信息的互聯和可追溯。

4. 增強企業標準化基礎能力。加強對企業標準化工作的分類指導,支持大型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更多參與重要標準研制,實質性參與國際、國家和省級標準化活動;引導中小微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升企業競爭力。加強標準宣貫和培訓指導,提高企業標準化意識,引導企業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加強企業標準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標準化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取得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等國內外質量認證,提升企業的標準化能力和產品質量、服務質量水平。

5. 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指導一批行業協會加強標準化制度建設,借鑒國內外一流標準開展行業標準研制,在行業內進行應用示范推廣,以標準促進行業整體質量水平提升。支持行業協會加強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標準聯盟(團體)的組織建設、標準制修定特別是團體(聯盟)標準制修訂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懂專業、識標準的專家團隊。

三、重點工程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圍繞大亞灣石化產業基地、潼湖生態智慧區、中韓(惠州)產業園等區域布局及需求,開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通訊終端、新能源汽車、LED照明、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的研發和推廣。加強與廣東省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的工作對接,推動新技術向標準轉化,形成核心競爭力,以標準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圍繞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家庭、數碼影音、信息安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鼓勵和支持我市企事業單位參與研究制定關鍵技術和共性基礎標準,推動一批我市企事業單位主導制定的省地方標準轉化為行業、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建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信息平臺,建立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大力提升我市信息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石油化工、衛星導航、LED照明及應用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重點推動工業機器人、智慧工廠、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工業物聯網、工業云等標準的研制。

(二)消費品安全標準化建設工程。

圍繞消費品化學安全、機械物理安全、生物安全和使用安全,建立完善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開展重點消費品國內外標準比對評估,推動產業執行標準逐步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以紡織、服裝、家具、智能家電、新型建材、功能食品、嬰童用品、精細化工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文教體育休閑用品等產品為重點,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研究制訂一批消費品質量安全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繼續引導消費品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組建產業聯盟和標準聯盟(團體),鼓勵制修訂一批高于國家、行業標準和省地方標準的聯盟(團體)標準,以技術創新與標準的融合提升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

(三)現代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圍繞我市構建“2+2+N”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以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完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結合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著重建立健全與促進惠州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相關的金融服務、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會展、高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息息相關的旅游、健康服務、法律服務、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標準體系。

(四)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加強農產品安全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農產品安全保障標準體系,制定實施安全種植、健康養殖、產地環境評價、農業投入品合理使用、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限量及檢測、鮮活農產品及中藥材流通溯源、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等領域的標準。加快現代農業、高效農業、智慧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建設與保護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基礎設施、高端裝備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程度。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開展新農村建設標準化工作,立足于農村社區村落實際,推動農村社區村落的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村社區的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水平。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標準體系研究,加快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新型城鎮化基礎通用標準,推進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標準化水平。開展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研究,制定漁港建設標準,提高漁港建設水平。進一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點)建設,以示范區(點)為紐帶實現現代農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實現產銷協調發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五)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工程。

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公共安全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信息安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技術服務、安全生產監管、職業健康防護、事故應急救援、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等標準,鼓勵引導我市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提高我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加強政務服務、公共交通、公共教育、公共文化體育、公共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氣象、地震、地理信息等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規范行政審批過程中的權力運行和自由裁量,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加強政府自我監督,探索創新社會公眾監督、媒體監督等方式,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強化對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實施工作的監督。

(六)海洋經濟和管理標準化建設工程。

聚焦海洋產業發展前沿,探索建立海洋標準化與海洋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充分發揮涉海企事業在海洋標準實施中的作用,加快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水養殖、海洋工程裝備等海洋產業的核心技術轉化為標準,以先進的海洋技術標準,引領海洋產業大發展。圍繞基于海洋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和藍色海灣生態島礁等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加快海洋標準與海洋管理各環節的深度融合,有效支撐海域、海島管理、海洋綜合執法等工作的規范化。在入海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海洋環境監測、智慧海洋建設、海洋監察執法、海洋觀測預報及防災減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領域制定一批地方標準。

(七)節能減排標準化建設工程。

將強制性節能標準實施情況納入各縣、區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加強標準與節能減排政策有效銜接,構建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綠色制造系列標準,積極參與制修訂能耗限額等節能地方標準以及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與審計、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評估審核等節能基礎和管理標準。在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公共機構、商貿酒店等領域實施比國家或行業標準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從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廢物循環利用等環節入手,引導與幫助企業建立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實施綠色低碳與清潔生產;鼓勵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研發與節能產品、節能智能電網技術等推廣應用。推進循環經濟標準化建設,制定完善節能、節水、節材和廢物再利用、資源化等標準。完善碳交易標準體系,加快建設排污權交易、固體廢棄物配額交易標準體系,建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生態發展市場機制。

(八)創新成果標準化轉化工程。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標準轉化,組建質監、科技等部門聯合工作組,推動科技、知識產權及標準化協同發展。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智能電網、節能環保裝備、LED照明、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電工電子、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領域以及我市產業集聚區推行科技創新成果標準化轉化工作試點。大力推動質量創新成果標準化,推動將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融入標準并組織實施,推動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轉化為企業產品技術標準。

(九)工程建設標準化工程。

以海綿城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房屋與市政工程質量安全、建筑信息模型等方面的技術標準為重點,大力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提升工程質量與安全水平。積極參與推進城鄉規劃、給排水、污水處理、燃氣供給、市容環境衛生、城市生活垃圾及建筑余泥渣土填埋場建設等標準的研究和制修訂,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構建與省技術體系相銜接、適合亞熱帶氣候特點、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惠州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準體系,積極參與施工裝配等先進適用技術的標準研究和制修訂,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十)標準化人才戰略工程。

做大做強我市公共技術檢測服務平臺,提高檢測平臺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功能。依托公共技術檢測服務平臺的人才集聚效應和技術引領作用,吸引、培養標準化戰略技術人才,為我市標準化戰略提供技術保障。充分發揮國家石油石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光電產品光輻射安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市標準與編碼所、質量計量監督檢測所等現有技術機構職能,發揮標準化計量技術支撐作用,推動作為標準化技術支撐的計量檢測技術和檢測方法研究,解決測不了、測不準、測不快問題,重點支持民生計量、能源計量等領域檢測技術攻關,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發展。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標準化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訓工作,重點引進和培養國際標準化高端復合型人才;鼓勵和支持企事業單位通過相關院校或科研機構對我市標準化工作者進行標準化專業知識培訓,優化我市標準化人才結構。

(十一)潼湖生態智慧區標準化建設工程。

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服務潼湖生態智慧區的規劃編制、招商引資、基礎建設的全過程。圍繞一環、雙核、多園的空間結構,全方位服務智慧區,提供生態、環保、科技、質量、貿易壁壘等領域的技術標準支撐。研究設立智慧區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創建省(國家)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組建智慧區產業團體標準聯盟,創建國家生態旅游標準化示范區,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區先進標準體系,構建文化創意產業標準化評價體系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充分發揮惠州市標準化協調推進聯席會議的組織協調作用,協調解決跨部門、跨領域的標準化工作重大問題。成立重點領域專項工作組,根據需要吸納相關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加入。市標準化主管部門要充分履行標準化統一管理和綜合協調職責,市直各部門要按職責分工管理好本部門、本行業標準化工作,充分發揮在相關領域標準的制定、實施及監督作用。鼓勵各縣、區參照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各重點工程牽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指標體系、主要任務、工作分工等具體要求,列出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盡快取得突破。

(二)加強經費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完善各領域標準化工作配套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統籌使用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專項資金,為標準化工作提供支持。充分運用財政后補助和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標準的研發攻關。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和企業加大標準化工作投入,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標準化經費保障和投入機制。

(三)加強人才培養引進。

支持鼓勵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標準化專業課程,支持教育機構與企業合作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支持標準化基礎知識培訓專業網站發展,開展各種類型的標準化專題培訓。培養引進一批標準化知識基礎扎實、外語水平高且熟悉國際規則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四)加強宣傳引導。

加大標準化工作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媒體平臺和世界標準日質量月等專題活動,加強標準化政策法規、標準化知識宣傳普及,切實提高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營造全面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督促檢查。

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向市標準化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市政府將適時組織對有關工作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將相關標準化改革創新和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對各縣、區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的范圍。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






附件

 

                  重點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

 

序號

工作任務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進度要求

1

創建國家及省級產業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2012月底前完成

2

潼湖生態智慧區標準化建設。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3

按照國家總體部署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1712月底前完成

4

每年組織一批重要標準實施監督,建立標準實施監督情況反饋、統計和公開通報機制。

市各行業主管部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5

免費向社會公開強制性標準和非涉密推薦性地方標準文本。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1712月底前完成

6

積極參與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標準化主管部門聯合制定一業一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

市各行業主管部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7

培育一批具備相應能力的標準聯盟(團體)組織,制定一批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聯盟(團體)標準。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2012月底前完成

8

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單位和個人承擔省和國家標準化組織工作機構和職務。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2012月底前完成

9

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與防護聯動機制,開展重要出口國家和地區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以及進行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評議工作等。

市質監局

市商務局、惠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有關部門

202012月底前完成

10

完善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申報程序。

市質監局

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

201712月底前完成

11

出臺發展聯盟(團體)標準實施辦法或指導意見。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201712月底前完成

12

培育發展標準事務所等標準化服務第三方機構。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3

開展標準化人才免費培訓。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逐年推進,

202012月底前完成

14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市發展改革局、科技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5

實施消費品安全標準化建設工程,構建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數據庫及服務平臺。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市衛生和計生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6

實施現代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總牽頭

市發展改革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金融服務標準體系。

市金融工作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標準體系。

市交通運輸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會展、電子商務標準體系。

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工商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高技術服務標準體系。

市科技局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家庭服務、養老服務標準體系。

市民政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健康服務標準體系。

市衛生和計生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旅游標準體系。

市旅游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法律服務標準體系。

市司法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加強內貿流通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物流標準化試點建設,積極參與我省商貿物流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的制定、實施工作。

市商務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7

實施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工程。

總牽頭

市農業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工作。

市農業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加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

市質監局

市農業局、工商局、惠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新農村標準體系。

市農業局

市發展改革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

市發展改革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8

實施社會 管理與公 共服務標 準化建設 工程

總牽頭

市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標準體系。

市公安局、 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安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標準體系。

市交通運輸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標準體系。

市教育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體育標準體系。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公共醫療衛生標準體系。

市衛生和計生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標準體系。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民政標準體系。

市民政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準體系。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標準體系。

市國土資源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氣象標準體系。

市氣象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建立健全地震標準體系。

市地震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

市編辦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19

實施海洋經濟和管理標準化建設工程。

市海洋漁業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0

實施節能減排標準化建設工程。

市發展改革局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等 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1

實施創新成果標準化轉化工程。

市科技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2

積極參與省有關部門實施電子商務產品標準明示及鑒證工程。

市質監局

市工商局、商務局等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3

實施工程建設標準化工程。

市住房和城 鄉規劃建設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4

制定有針對性的重點工程實施方案。

各牽頭部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25

培養引進一批標準化知識基礎扎實、外語水平高且熟悉國際規則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質監局

市直各有關部門

持續推進

 

 

 

相關政策

政策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人体bbw|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chinesespanking2实践| 欧美视频在线观| 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天天操天天爽天天射|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91色视频网站|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午夜电影在线播放|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可以直接看的毛片|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看| 2018天天爽天天玩天天拍|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喊人人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欧美末成年video水多|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www.99re99|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公的大龟慢慢挺进我的体内视频|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japanese国产高清麻豆|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