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惠州市
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
(2024-2027年)》的通知
惠府辦〔2024〕21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省駐惠有關單位:
《惠州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0月25日
(本文有刪減)
惠州市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行動方案
(2024-2027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加速推進我市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發展目標
著力做大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形成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生產性服務業集群。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發展商貿服務。
1. 發展壯大批發貿易。實施商貿企業高成長計劃,推動“分轉子”“個轉企”“小升規”。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及工業百強企業、新投產企業設立貿易公司、銷售公司,鼓勵大型工業消費品制造龍頭將銷售總部落戶惠州,鼓勵鏈主企業打造供應鏈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2.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支持制造業企業發展線上線下交易融合新業態,鼓勵工業品線上銷售,發展直播電商、智慧零售、跨境電商。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建成2個產業型、2個功能型跨境電商產業園。推動制造業企業加強與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合作,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3. 大力發展外貿服務業。支持外貿制造業企業、大宗商品進口企業、出口成長型企業發展,培育引進外貿龍頭企業。支持外貿企業創建國際品牌、收購境外品牌。加強AEO高級認證輔導。做優仲愷、惠東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推進大亞灣、惠東大宗商品進口基地建設,加快建設B型物流保稅園。
(二)提升交通物流服務能級。
4. 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實施全市交通物流樞紐(基地)布局規劃,打造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和農產品4大綜合性物流樞紐,布局建設7大生產服務型物流基地,統籌規劃和優化整合若干物流站點,構建“4+7+N”三級物流體系。引進大型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等經營主體,促進集散、加工、貿易、結算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大型快遞企業在惠建設區域總部,加快中通快遞大灣區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園、圓通大灣區總部、復星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鐵路物流總部項目建設。培育保稅物流、共享物流、無人配送等新業態。
5. 加快推進惠州港擴能升級。完成荃灣、東聯、碧甲等航道擴建提升工程,2024年投入運行。加快惠州港荃灣港區液體散貨碼頭、10萬噸級多用途碼頭、碧甲碼頭等項目建設。推動惠州港荃灣港區公用液化烴庫、大亞灣石化產業配套綜合物流園等公共倉儲項目落地。推動開放第9類危險品貨物集裝箱業務。爭取上級支持規劃建設惠州港現代物流集聚區和海港綜合保稅區。擴大天然氣、石腦油等進口規模,推動惠州天然氣貿易平臺開展實質性業務,爭取??松梨谠O立天然氣貿易平臺。
6. 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樞紐。推進惠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吸引國內大型航運企業落戶惠州,開展全貨機業務。發展航空服務、航空維修與制造等臨空指向性產業,推動惠州機場航空油料供應站、吉祥航空、幸福航空、圓通航空等設立子公司。
(三)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7. 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級。開展金融賦能高質量發展行動,集中金融資源支持綠色低碳產業及“兩重”“兩新”等領域。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保持制造業新增貸款占全市新增貸款的比重超過50%。支持地方金融機構優化發展,探索建立多元化資金補充機制。
8. 提高保險證券業服務能力。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適合產業發展的新險種。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鼓勵開展保單融資、開具關稅保函等業務。支持證券公司開展“投行+投資+投研”聯動業務模式,豐富交易品種,引導量化交易產品落地。
(四)提質發展信息服務。
9. 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制定實施軟件和信息技術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發展通用軟件、工業軟件、行業軟件、嵌入式應用軟件。鼓勵制造業企業成立獨立軟件公司,引進契合產業發展的軟件企業。支持企業開放場景落地應用,申報省核心軟件攻關工程試點應用。引導企業融入開源鴻蒙生態,建成開源鴻蒙產業生態中心。
10. 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和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啟動數據要素創新中心、企業數據創新應用研究中心和行業數據空間等創新平臺建設。依托潤澤等智算中心資源,引入算力服務企業,培育一批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打造數據要素產業集群。
(五)聚力發展科技研發服務。
11. 提高科技研發服務水平。實施基礎研究能力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兩大科學裝置、東江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持續深入開展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健全“沿途下蛋”機制,促進創新成果在惠州就地轉化。推動??松梨诖髞啚硨嶒炇摇⑾愀劾砉ご髮W大亞灣技術創新研究院、惠州化工產業研發中試基地等建設,探索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成果轉化基地。依托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12. 加快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實施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優化市級孵化載體認定和扶持管理辦法,落實孵化載體獎補政策,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一批標桿孵化載體、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創新加速器,助力我市加快集聚優質創新創業資源。
13. 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高水平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惠州)石油化工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和大亞灣重點出口石化產品質量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成立市計量檢測認證協會,籌建國家綠色石化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支持仲愷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檢測基地、惠東縣現代輕工紡織產品檢測基地等機構建設。
(六)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
14. 發展壯大人力資源服務。壯大獵頭、人才測評等職業中介服務,提高廣東仲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集聚發展能力。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招引國內外頭部機構,規范納統核算。加強與外市勞務派遣機構對接,吸引大型機構落戶,推動優質企業申請勞務派遣經營許可。
15. 強化職業技能人才培訓。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技工)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創建高水平、示范性職業(技工)院校。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成立市級產教融合聯盟。鼓勵社會各界依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一批優質機構。
(七)加快發展商務服務。
16.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利用會展中心等場館舉辦面向制造業的展示展銷活動。培育自主會展品牌,創設“會展+商業”“會展+體育”“會展+文旅”融合性展會,推動會展業與商文旅體產業聯動發展。支持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粵貿全國系列展會和市重點境外展會等活動。
17. 加快發展廣告、會計及法律服務。舉辦“惠企惠貨交易會”活動,推動廣告業與農業、工業等業態融合。鼓勵會計服務企業拓展業務、培養人才,提升服務質量及核心競爭力。支持律師事務所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規?;l展,培育一批專業品牌律所,引進外地優質品牌律所。強化涉外律師人才培養,引進大灣區律師。
(八)加快發展生產性支持服務。
18. 拓展發展生產性支持服務業。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高標準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能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水平,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質量安全和精細化管理,強化企業與農戶結合、種養與加工結合、農業與旅游結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建設中國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黃魚種業創新基地,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支持打造百億級現代漁業。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并建立名錄庫,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向生產、購銷、加工服務轉型。聚焦汽車、軌道交通、能源裝備、船舶、化工、飛機等領域,實施模擬運行、狀態監測、維修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導專業維修服務向智能運維服務轉型。
(九)加快發展環保應急服務。
19. 增強節能環保服務能力。支持節能診斷、綠色設計、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咨詢服務發展,探索綠色低碳服務模式。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噴涂中心(共性工廠)、活性炭集中處理中心。推行危險廢物專業化、規?;?。培育引進一批再生資源回收處理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
20. 提升安全應急服務水平。加快發展安全防范與應急準備、智能預警監測、應急救援救護等服務,引進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企業,引導社會資源投向先進、適用、可靠的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鼓勵企業提供安全應急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和服務產品。加快仲愷應急產業服務基地建設,增強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惠州基地服務功能,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十)加快發展生產性租賃服務。
21. 培育壯大生產性租賃服務。豐富租賃產品,發展汽車、制造業設備等實物租賃,探索發展綠色租賃、知識產權租賃等特色租賃新業態。鼓勵制造商與融資租賃機構合作,聚焦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提供精細化融資租賃服務。
三、重點工程
(十一)平臺支撐工程。堅持市級指導、縣區主體,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惠城區圍繞發展總部經濟、金融服務、軟件信息、科技研發,打造“服務惠州、面向灣區”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蓐枀^圍繞發展大宗商品貿易、供應鏈服務、多式聯運、倉儲物流,打造空港產業聚集區,在臨深片區謀劃建設與制造業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輺|縣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打造軟件信息、數據服務等為主的數字經濟集聚區。大亞灣開發區圍繞港產城人融合發展,打造以港口物流、化工貿易儲運、石化綜合服務為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仲愷高新區圍繞電子信息、新型儲能、人工智能等先進制造業,打造雙向賦能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博羅縣、龍門縣圍繞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打造生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
(十二)優“存”擴“增”工程。堅持內育外引、梯度培育,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招引一批境內外優質企業,爭取在惠設立區域總部。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制造業企業分離研發、物流、銷售等專業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發展,開展質量標準品牌賦值等活動,培育一批“惠州服務名牌”。
(十三)數字賦能工程。依托廣東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支持企業開展“智改數轉網聯”,建設“小快輕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庫,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示范引領,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生產制造深度融合。
(十四)融合發展工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拓展“兩業融合”應用場景,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鼓勵制造業企業發展系統解決方案、供應鏈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模式,向“產品+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鼓勵服務業企業向制造端拓展,開展反向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服務。
(十五)標準引領工程。持續開展惠州市政府質量獎評比活動,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塑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區域服務品牌。強化標準引領作用,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灣區標準制修訂工作。
四、保障措施
(十六)建立健全統籌推進機制。各行業牽頭部門按照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動態監測運行情況。健全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制度與指標體系,納入季度經濟運行調度,加強督查督辦。各縣(區)結合實際建立工作體系。
(十七)加強要素保障。用好國家、省、市各類專項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融資保障,撬動社會資本進入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強化用地保障,鼓勵采用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等方式。引導高校加大力度培育專業人才。
(十八)加強行業建設。發揮行業協會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改善行業管理、實現行業自律、推進行業交流與合作。依托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實現以企引企、以商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