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
廖仲愷(1877—1925) 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廣東惠陽人,生于美國舊金山。1893年回國。1902年留學日本。任中國留日學生會會長。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總部執行部 外務部干事。1911年武昌起義后,任廣東都督府總參議、財政司副司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赴日本,參加反袁護國斗爭,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部 長。1916年回國后創辦《星期評論》、《建設》雜志。192|年任非常大總統財政部次長、代理部長、廣東省財政廳廳長。1922年底,代表孫中山與蘇聯 政府代表越飛會談。1923年10月任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會委員、政治委 員會委員。歷任國民黨中央工人部部長、農民部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廣東省省長,財政部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委、軍需總監,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等職。積極擁 護執行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支持工農運動。任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1925年8月20日在廣州被國民黨右派暗殺。主要著作 收入《廖仲愷集》、《雙清文集》。1925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廖仲愷遇害,在惠陽區陳江鎮窯前村建立“廖仲愷紀念碑”。1980年,惠陽縣人民政府頒布 “廖仲愷紀念碑”為惠陽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