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展覽,跨越時空,為大家打開一扇通往千年歷史文化寶庫的大門。9月10日上午,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在惠州博物館開幕。
房山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房山區境內,因珍藏14278塊古代石刻大藏經而著稱于世。1961年3月4日,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經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房山石經刊刻始于隋大業年間(605-618),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鐫刻佛經1122部、3572卷,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跡。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以下簡稱“房山石經”),有“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等美譽。
紙經同樣是云居寺的文化瑰寶。22000多卷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紙經,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歷史的記憶。其中,《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長達80卷、60萬字的經卷,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古人對信仰的執著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說到云居寺的經文,就必然要提及唐代高僧玄奘。在房山石經中,大量玄奘大師翻譯的經文赫然在列。這些經文有部分在云居寺的石經中得以保存和傳承。
“古寺石經歷千載,不辭萬里待君來。”惠州市博物館負責人鐘雪平表示,希望以此次文化交流展為契機,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關注惠州博物館及云居古寺,探尋石經文化,使更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記者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