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深高鐵惠州北站施工現場一派火熱。記者李松權 通訊員吳彬 彭睿 古銳珍 攝
“新年新氣象,大家的心情和狀態都非常好!”贛深高鐵惠州劍潭東江特大橋項目模板工老馬干勁十足。 贛深高鐵從江西省贛州市贛州西站引出,經廣東省河源市、惠州市和東莞市,終抵深圳北站。按時速350公里計算,從惠州搭乘贛深高鐵前往深圳只需半小時。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加速前行,“深圳都市圈”確定再次掀起大灣區城市群的深度融合,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都市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深圳近鄰的惠州,依托“豐”字交通主框架,正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與深圳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科技產業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同保共治、政務服務通辦通聯等領域的交流建設,共同推動大灣區協同發展。 ◎交通互聯互通 “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呼之欲出 市民鐘蕾婧家住惠州市區江北,大學畢業后到深圳龍華新區一家外貿企業工作,辦公地點離深圳北站不遠,“惠州北站就在我家附近,贛深高鐵開通后,我從深圳北站上車,一小時之內就能到家!” 交通建設先行,帶來人員、資金、信息的雙向流動。這是深惠兩地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 目前,深圳至汕尾鐵路、廣州至河源鐵路也已列入廣東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計劃。未來,惠州將擁有5條高鐵,其中連通深圳的高鐵就有3條,深惠通勤出行更加便捷。 除了高鐵,深惠兩地的高速公路網也越來越密。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通車高速公路18條,通車總里程達850.7公里。其中,長深高速惠深(惠鹽)段、沈海(深汕西)高速、惠深沿海高速、武深高速新博-博深段都與深圳緊密相連。全市7個縣(區)中,每個縣(區)至少有一條高速公路通往深圳。從高速公路網分布來看,我市西南部路網相對密集,多條過境高速公路連接深圳,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等縣(區)開通往返深圳龍崗、坪山、大鵬等地跨市公交線路22條,惠陽、大亞灣區域已與深圳形成“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今年初,串起深圳、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深汕高鐵開工建設,惠州將設兩個站;“豐”字交通主框架中對接深圳、東莞的深莞惠紅色干線正全面施工。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工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項目。 “未來惠州與深圳的聯系將更加緊密。”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豐”字交通主框架中東西軸線將與深圳外環高速和東部過境高速連接,根據《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及《惠州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的研究成果,我市擬新增惠城至深圳高速公路(惠深第二高速公路)、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速公路(深汕第二高速公路),進一步加強惠州與深圳的交通聯系。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惠州將加快新干線機場建設,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同時加強惠州港與深圳港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億噸大港。 ◎產業共建共享 “都市圈”產業鏈協同創新不斷加快 由旭硝子顯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原板,運到TCL深圳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研磨、陣列、彩膜、成盒后,再回到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工,出貨給整機廠完成后面的電視整機工藝。 “產業協同發展、相得益彰。”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如是說。 全力打造“2+1”現代產業體系的惠州,產業鏈條配套日益齊全、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具備充足的企業孵化、創新成果產業化發展空間。近年來,惠州進一步吸引深圳新興產業資源落地,深惠產業鏈協同創新步伐不斷加快,“深圳都市圈”產業集群日益壯大。 去年4月30日,星河(惠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在仲愷開工,項目由深圳星河控股集團投資,將建成集循環中心、創新中心、創意中心于一體的高新科技產業園;7月10日,信利康樂創匯5G智慧園在惠城動工,連續八年排名深圳企業百強前20名的信利康集團計劃建設“信利康集團華南總部”;8月17日,惠陽(鎮隆)人工智能產業園首開區動工建設,23個擬入駐項目大部分來自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10月28日,總投資150億元的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產業園在博羅動工,來自深圳的全球500強正威國際集團將在這里打造世界單體最大銅桿制造基地、世界單體最大鐵路導線基地……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中,以深圳為核心、惠州入列的產業集群眾多,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等,顯示出深惠在新興產業協同合作方面有著巨大的空間。 這使得深圳與惠州高新科技企業之間互動更加頻繁,比亞迪、TCL、華星光電、德賽、伯恩光學、贏合科技、欣旺達、光弘科技等大企業在深惠兩地同時布局,越來越多深圳“雙創”團隊帶著技術、人才和科研成果等創新資源“移師”惠州。據統計,仲愷高新區在孵的800余家企業中,來自深圳的團隊就超過100家。 ◎服務通辦通聯 “跨城通辦”便民利民 深圳企業在惠陽、仲愷分公司變更登記,不用再專門跑到惠州辦理手續了,通過“跨城通辦”網上申請辦理,就能快速搞定。同樣,在深圳工作的惠州市民,也能通過“跨城通辦”直接申請公積金異地轉入。 借助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深圳都市圈”內的多個城市,逐步實現跨城政務服務“業務通、系統通、數據通、證照通、用戶通”,推動企業和老百姓異地“跨城通辦、一次辦成”,解決異地辦事面臨的“多地跑”“折返跑”堵點難點問題。 去年11月,惠州與深圳、東莞、汕尾等城市簽署“跨城通辦”協議或達成合作意向。惠州與深圳、東莞、汕尾3市接壤的縣、鎮(街)“跨城通辦”辦理事項需求量大,根據合作內容,在惠州與汕尾接壤的惠東縣、與東莞鄰近的博羅縣、與深圳緊鄰的仲愷高新區和惠陽區將實現事項深度融合辦理。 目前,惠州與深圳、東莞、汕尾3市已梳理選取與市民生活、企業生產密切相關、有異地辦事需求的事項作為推進通辦目標事項。線上,各市開設“跨城通辦”專欄,實現“一地認證、全網通辦”;線下,開設“跨城通辦”專窗,實現“收受分離、異地可辦”。應屆畢業生法律職業資格認定、失業登記、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貸款等信息查詢、企業設立登記等近30個事項可全程網辦或前往窗口辦理,公積金異地轉入申請、個人公積金繳存信息打印、省外轉移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等70余個事項可通過一體機自助辦理。 隨著交通產業生活服務的全面對接,深圳和惠州這兩座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城市聯系愈發緊密,奏響一曲生動的深度協同發展曲。 惠州日報記者戴建 李向英 ◎數說亮點 ◆未來,惠州將擁有5條高鐵,其中連通深圳的高鐵就有3條 ◆全市7個縣(區)中,每個縣(區)至少有1條高速公路通往深圳 ◆仲愷高新區在孵的800余家企業中,來自深圳的團隊就超過100家 ◆惠州與深圳等城市簽署“跨城通辦”協議或達成合作意向,30個事項可全程網辦或前往窗口辦理,70余個事項可通過一體機自助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