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立足新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九市近期陸續召開地方兩會謀劃發展新藍圖。截至3月6日,除深圳尚未召開兩會外,其余八市均已召開兩會,各地市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也相繼出爐。本報今起推出“珠三角·新觀察”欄目,將分上、中、下三篇,圍繞珠三角九市曬“十四五”目標、2021年怎么干、如何搶抓“雙區驅動”歷史機遇等主題,展示珠三角九市在開局之年的新氣象新作為。敬請垂注。
廣州
主要目標
◎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取得決定性重大成果
◎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建設上新水平
◎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中心功能大幅增強
◎省會城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宜居環境功能全面強化
◎城市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充分彰顯
◎樞紐之城、創新之城、智慧之城、品質之城更加令人向往
深圳
主要目標
◎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
◎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生態環境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惠州
主要目標
◎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
◎地區生產總值超6000億元,來源于惠州的財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
◎工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基本建成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產值達500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穩居全省前三,產值達6500億元
◎百億級工業企業累計超30家、千億級企業3家以上
◎建成“豐”字交通主框架、千萬級干線機場和現代化港口體系
佛山
三大目標定位
1.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
2.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
3.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重大建設項目
◎科技創新發展
◎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
◎公共服務
(五大領域375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約1.6萬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約1.08萬億元)
肇慶
主要目標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環境和肇慶實際,努力在“十四五”中前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3000億元
◎“十四五”期末實現經濟發展更加高質量、改革開放更加全面深入、城鄉區域更加協調、社會文明更加進步、生態環境更加美麗、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效能更加顯著的目標
東莞
主要目標
◎城市綜合實力明顯提升,打造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品質現代化都市
◎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明顯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灣區創新高地
◎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國先進制造之都
◎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撐作用明顯提升,打造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現代化樞紐城市
◎城市治理效能明顯提升,打造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范例
◎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
中山
發展目標
◎打造“灣區樞紐、精品中山”
主要目標
◎努力打造灣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文明示范區、綠色發展標桿市、和諧善治幸福城
◎展望二〇三五年,中山市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實現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率先建成教育強市、文化強市、體育強市、健康中山,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實質性進展
江門
主要目標
◎以二〇三五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經濟質量明顯提升,夯實全面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珠海
預期目標
◎支撐樞紐型核心城市的經濟規模、城市規模、人口規模基本形成
◎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節點
躍文整理
據《廣州日報》《深圳特區報》《珠海特區報》《佛山日報》《東莞日報》《中山日報》《江門日報》《西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