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國企出資建設的國際集裝箱碼頭。
“招聘董事長,年薪100萬……”日前,一則惠州市屬國企面向全國市場化選聘13名高管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為進一步深化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今年以來,市國資委相繼出臺一系列人才選用新政,實施了多項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重大舉措。 “這次一下子拋出‘5正8副’國企領導崗位的‘攬才令’,凸顯惠州國資國企對具備國際化視野、市場化意識、專業化素養國企高管人才的渴求,以及市場化、開放化引才用才觀念。”市國資委負責人表示,“市國資委正著力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創新發展‘第一動力’,為進一步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助推市屬國企做大做強做優提供源頭活水和人才保障。” 關鍵詞:市場化 實行市場化選聘吸引有真功夫的人才 公開選聘公告顯示,對這次公開招聘的“5正8副”國企經營管理層崗位,惠州給予正職百萬元以上年薪、副職60萬元以上年薪,無論是選聘崗位的級別還是數量都前所未有,選聘崗位甚至突破了人選身份限制。 據了解,針對市屬國企比較缺乏市場化的理念和機制問題,早在去年,市國資委就開始醞釀推進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推行人才選用新政,其中,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選擇市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層人員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希望能產生‘鯰魚效應’,吸引一批有真功夫、市場充分認可的優秀人才到市屬國企干事創業,推動企業經營管理層更加專業化、職業化、市場化,進而促進企業實現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更好地服務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該負責人說。 記者發現,“市場化”是貫穿我市國企人才選用新政的關鍵詞。從這份惠州市屬國企“攬才令”可看出,除了采用市場化選聘的方式,還將對13名高管實行“能增能減”的市場化薪酬管理機制,真正實現“能者多得”。 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市國資委將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推動企業經營管理層人員市場化選聘工作,計劃到2025年底實現市屬一級企業經營管理層人員市場化選聘比例有新突破、二級以下企業經營管理層市場化選聘比例達到60%以上。同時,將市場化招聘作為員工入職的主渠道,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堅持因事設崗、人崗相適,充分調動市屬國企人才隊伍的積極性。 關鍵詞:能上能下 以業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 除了市場化選聘,市國資委還制定了《關于推進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指導意見(試行)》,進一步深化國企選人用人機制改革。 比如,對第一個年度考核結果為基本稱職、下一個年度考核結果為不稱職,任期考核結果為不稱職,經認定不勝任或不適宜擔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所在企業調整、撤銷、合并或者縮減崗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等5種情形的企業領導人員,按規定予以辭退。 事實上,企業領導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在市屬國企已經有積極的探索。以德賽集團為例,作為一家經過市場“洗禮”的企業,如今已基本實現員工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公司目前就有中層正職干部在副職崗位工作,集團領導干部可以調到下屬二級企業任職,面對這些調整,干部們幾乎沒有任何意見,他們更在意的是能不能給他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德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干部考核評價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以業績論英雄,而不是按級別來論英雄。 市國資委負責人表示,市場化選聘國企高管之后,現行的國資監管、考核、聘用等運行機制或將迎來重大變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市屬國企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關鍵詞:人才培養 實施“雙優培養計劃”和“菁才計劃” 除了市場化選聘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人才隊伍的培養也進行了改革創新。 “人才引進與培養,就像‘空降兵’與‘地方軍’的關系。在招聘到能力強、素質高、人品佳、契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空降兵’的同時,也要大力抓好‘地方軍’的建設。”在談及人才引進與培養時,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據介紹,圍繞創新型企業領導干部培養,今年市國資委提出了“雙優培養計劃”,即定期遴選一批優秀國企管理層人員到先進地市學習培訓,定期安排一批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雙向掛職鍛煉、交流輪崗,通過外出對標訪學、雙向交流、掛職鍛煉等措施,幫助企業干部拓寬視野、更新理念、提升創新能力,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創新型市屬國企人才隊伍。 此外,按照“橫向分類,縱向分層”教育培訓模式,市國資委決定每年開展1~2次市屬國企高質量改革發展專題研修班和市屬國企優秀年輕人才“菁才計劃”培訓班,力爭實現國企干部履職能力、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等全面提升。“菁才計劃”就是在加入企業1~5年的青年人中選出一批青年骨干人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培養,給這批年輕干部提供各種不同的“開小灶”培訓機會。同時,把這些人才放在基層一線和項目前線去“賽馬”、壓擔子,“最終靠自己的本事闖出來”。 目前,市國資委第一期“菁才計劃”培訓班正在籌備,計劃在市屬國企遴選包含投資管理、項目運營、成本核算、財務審計、黨建紀檢等業務領域的優秀年輕人才30名,作為儲備干部優先培養,建立完善國企人才庫。 關鍵詞:干事創業 完善激勵機制釋放“人才紅利” 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為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是市國資委的關注重點。 今年以來,市國資委持續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企業核心骨干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目前,市國資委全面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構建短中長相結合、符合市場慣例、契合公司發展戰略、激勵約束并重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聚焦核心骨干,釋放人才紅利。 同時,市國資委將重點加強和規范董事會建設,建立外部董事工作機制,切實發揮董事會作用,通過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改革,不斷激發其“出資人精神”,充分釋放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 據了解,在推動市屬國企高質量改革發展工作中,市國資委還將樹立“有為才有位”的用人導向,注重在一線識別和使用人才。對長期在項目一線攻堅克難或承擔重大專項任務者給予政策傾斜,選拔干部、評優評先時優先考慮具有項目一線工作經驗和攻堅克難崗位經歷的人才。對這類人才,在薪酬分配、考核獎勵方面均予以傾斜,逐漸在全系統形成“到前線去、上火線去”的干事創業氛圍。 今年是惠州開啟新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啟航年”,市國資委表示,將緊緊圍繞“服務一流城市、對標一流國資、打造一流國企”戰略目標,用1~3年時間快速做大市屬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用3~5年時間實現市屬國有企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效明顯提升。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規模突破4000億元,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規模突破6000億元,市屬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總規模突破800億元,每家市屬國有企業集團至少擁有1家上市公司,形成1家資產規模超1000億元、3家資產規模超500億元的優勢企業集團。 (記者馮麗均 通訊員潘勝利 胡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