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中,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以更積極的姿態‘融深’謀發展,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該協會會長黃文輝說,立足我市成為“創新資源產業化集聚地”的目標,協會將整合廣深莞惠科技孵化聯盟創新資源,促成孵化器和科技企業蓬勃發展態勢,并提高服務企業和創業群體的能力,讓更多企業成為細分行業“單項冠軍”。 成長“加速營” “外引內強”壯大企業,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結合《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部署,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提出,要落實市里孵化器倍增計劃,具體以“外引內強”行動,攪動創新創業一池活水。 “外引”成為協會創新力量延伸擴張、躍級發展的重要途徑。協會積極對接廣深莞的創新資源,特別是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載體的互動交流,引進深莞孵化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做到取長補短,提升惠州孵化育成服務能力。 “創業之前我們在深圳一家IVD(體外診斷產品)企業工作。選擇離深到大亞灣科創園,是我們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事實證明,這也是個正確的選擇。”中科康森瑞特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中群說,公司入駐后,享受到科創園提供的場地免租、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科創園精準周到的服務,不僅幫助公司順利開展研發工作,還幫助公司獲得很多對外推介的機會。如今,中科康森瑞特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不僅打破了國外對IVD的技術壟斷,還與國內70多家IVD企業開展精密微量取樣針業務合作,月產量1000多支。 向“內”看,協會聯動各行業各縣區資源,推進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為企業創新搭建技術平臺。 協會建立全鏈條集成孵化服務,包括政策研究、企業服務、行業服務、投資服務、培訓服務、品牌服務六大板塊,推出“80+”服務;累計吸引600多家科技企業參加國家省市級科研競賽,參賽企業成果豐碩。 在仲愷高新區,協會會員單位在孵企業——惠州市錦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兩年在協會的指導下成長迅猛,不僅拿下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成長組優勝獎,還打破國外企業在助聽器領域長期以來的“一枝獨大”局面。“協會推出企業加速成長‘服務包’,一站式服務很到位。帶動我們在行業內部進行交流,將產品帶出去競賽,讓我們獲得更多商機。”錦好醫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已擁有超過100項知識產權;計劃在惠州增資擴產,建設占地面積過萬平方米的產業園。 “建議完善扶持政策,持續推進惠州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黃文輝說,一是希望大力引進廣州深圳東莞等符合惠州基礎產業發展的創業者團隊;二是結合我市探索孵化器建設用房用地新模式的計劃,出臺扶持本土孵化器和加速器用地需求的政策,保障創新創業成長“土壤”,繁榮創新創業生態。 服務“總管家” 擴大政策優惠面,提升孵化服務和孵化績效 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站在雙創企業服務“總管家”視角,不停探索全新服務模式,為孵化器和企業發展增添勢能。 去年初,疫情突然襲來,協會快速反應,從速從準應對疫情,保障全市孵化器正常運行,多措并舉為在孵企業搶贏發展先機。協會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利用抖音、微信號等相關平臺,開展線上直播培訓,包括線上招聘會、疫情相關稅收政策、金融政策、法律培訓等。同時,協會積極奔走,為我市近30家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入駐企業(團隊)減免房租近600萬,為企業發展減負。 在協會細心“呵護”下,協會企業站穩腳步,嗅到了發展新機。不少企業研發的消毒水、耳溫槍、監測系統等產品迅速占領市場。 協會企業廣東云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因應市場反應,及時提供需求,公司打造“從軟件開發,到硬件裝配、施工建設,再到運營維護”的軟件信息集成一站式綜合服務,為不少寫字樓和校園設計門禁監控測溫設備。“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因為技術過硬、功能全面,實現了逆勢增長。”云海科技總經理何偉榮告訴記者,企業以一條龍的信息服務站穩了惠州市場,去年實現產值過億元。 “今年,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將進一步深化服務內涵,修訂市級孵化園區認定和扶持辦法,簡化認定流程和條件,擴大政策優惠面,不斷提升孵化服務和孵化績效。”黃文輝介紹說,將加強各孵化園區之間及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從事科技孵化服務工作等機構的合作交流,形成協會的產業圖譜,完善產業服務。 記者獲悉,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正在搭建信息化服務平臺,旨在加快推進孵化行業大數據、信息化建設,打通企業與協會信息化通道,探索優質科技信息開發與共享、科技信息精準推送、科技服務和管理信息化等工作新模式,促進信息與資源的整合共享,更好地吸引資金、人才、項目落地。 創新“生態圈” 建立科技金融聯盟,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不再用傳統思維做加法,而是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協會帶動創新創業生態圈愈發活躍:目前,我市5家孵化器和2家眾創空間獲省運營評價A等級;大學科技園建設實現零的突破,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正申報省級大學科技園。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惠州軟件園(科鑫園)揭牌,加上惠州軟件科學園(選址德賽大廈)、惠州軟件園·潼湖園,我市共有3家政府認定的軟件園區揭牌運作,成為“協會引導、平臺運作、企業發展”創新創業生態勃發的一個例證。 “企業入駐軟件園,除可享受國家、省、市規定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軟件以及集成電路產業的優惠政策外,還有望享受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這對我們下一步發展非常有利。”隨著惠州軟件園(科鑫園)平臺的壯大,惠州市安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從長三角杭州被磁吸過來的企業之一。目前,該企業專注深耕本地金融信息化市場,去年產值順利過億元。 “要實現科技產業本地孵化本地產業化,就要加速服務‘增值’。”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副秘書長劉德佳告訴記者,為了提升平臺運作的效率和質量,協會今年將從金融搭橋方面著手,為協會企業提供大數據精準服務和快速融資服務。 一方面,協會引入大灣區其他地市科技金融資源落地,同惠州市理財師協會、市私募基金業協會建立惠州科技金融聯盟,提升協會企業融資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力爭在兩年內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園,五年內打造成科技金融產業園。 另一方面,協會還充分對接利用新四板的機制,與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惠州分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全體會員單位及會員單位管轄內的企業建立一級綠色響應通道,切實推進市中小微企業股權市場的融資服務工作。 (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陳宇賢)